中宗和韦后之死
(景云元年)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1]:“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2]。”上召钦融面诘之。钦融顿首抗言[3],神色不挠;上默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注释】
[1]许州:今河南许昌。司兵参军:刺史属官,负责地方军务。偃师:今河南偃师。
[2]安乐公主:中宗和韦后的女儿。武延秀:安乐公主的丈夫。宗楚客:宰相,属于韦后一党。
[3]顿首抗言:磕头,但是大声讲话,态度坚定。
【译文】
景云元年(710)五月,丁卯(十七日),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进言道:“皇后淫乱,干预朝廷政事,并且其宗族势力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阴谋危害大唐的宗庙社稷。”唐中宗召见燕钦融,当面追问他。燕钦融以头叩地,高声而言,神色毫不屈服,唐中宗默然不语。宗楚客伪造诏令,派侍卫天子的飞骑扑杀燕钦融,将燕钦融摔在宫殿堂前石上,燕钦融折断了脖子死去,宗楚客见状大声叫好。唐中宗虽然对于此事没有深究,但心里却也是怏怏不乐;从此以后韦后和她的党羽们开始有些担忧害怕。
散骑常侍[1]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2]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当皇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3]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注释】
[1]散骑常侍:无实际职权,但为尊贵之官,多用作将相大臣的兼职。
[2]光禄少卿:光禄寺卿的副手,掌皇室膳食。
[3](dàn):糕饼类食物。
【译文】
散骑常侍马秦客靠精于医术,光禄少卿杨均靠善于烹调,都得以随意出入后宫,得到韦后的宠幸,他们担心此事泄露出去会被处死;安乐公主希望韦后能临朝主持政事,自己好当皇太女;于是这些人共同策划杀掉唐中宗,他们在进给中宗吃的糕饼里投放了毒药。六月,壬午(初二),唐中宗在神龙殿驾崩。
韦后秘不发丧,自总庶政。癸未,召诸宰相入禁中,征诸府兵五万人屯京城,使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等分领之[1]。璿,温之族弟;播,从子;嵩,其甥也。中书舍人韦元徼巡[2]六街。又命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将兵五百人驰驿戍均州[3],以备谯王重福。以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充东都留守。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平章事。
【注释】
[1]卫尉卿:负责宫殿门户守卫。璿:音xuán。左千牛中郎将: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简称千牛,侍卫宫廷,中郎将是其中的低级武职。
[2]徼(jiào)巡:巡查。
[3]驰驿:驾乘驿马疾行。均州:今湖北丹江口。
【译文】
韦后不公布中宗驾崩的消息,自己总揽了朝廷的大小事务。癸未(初三),韦后将诸位宰相召进宫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等人分头统领这些兵马。韦璿是韦温的族弟;韦播是韦温的侄子;高嵩是韦温的外甥。韦后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韦后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后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为同平章事。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1]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2]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宗楚客密谓韦温曰:“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遂帅诸宰相表请皇后临朝,罢相王政事。苏瓌曰:“遗诏岂可改邪!”温、楚客怒,瓌惧而从之,乃以相王为太子太师。
【注释】
[1]上官昭容:上官婉儿,唐代著名女诗人。上官仪的孙女,祖父和父亲被杀,和其母郑氏配入掖庭。曾经在武则天身边为女官,掌诏命,参与政事,此时是中宗的后宫。景龙四年(710),临淄王李隆基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处斩。
[2]温王重茂:温王李重茂,中宗的儿子。
【译文】
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商议起草唐中宗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韦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宗楚客私下对韦温说:“由相王辅政在道理上有些讲不通,再说相王与韦后乃是叔嫂关系,不应互相问候,两人在一起处理朝廷政务的时候,又如何执行礼的规定呢?”于是宗楚客率领宰相们一同上表,请求韦皇后临朝主持政事,免去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的职务。苏瓌质问道:“先帝的遗诏怎么可以随意更改呢?”韦温和宗楚客大怒,苏瓌非常害怕,便顺从了他们,于是任命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
甲申,梓宫[1]迁御太极殿,集百官,发丧,皇后临朝摄政,赦天下,改元唐隆。进相王李旦为太尉,雍王李守礼为豳王,寿春王李成器为宋王,以从人望。命韦温总知内外守捉兵马事。
【注释】
[1]梓(zǐ)宫:皇帝、皇后的棺材。
【译文】
甲申(初四),韦后将唐中宗的灵柩迁到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公布中宗驾崩的消息,并宣布由她自己临朝摄政,大赦天下囚徒,改年号为唐隆。韦后还将相王李旦提升为太尉,改封雍王李守礼为豳王,改封寿春王李成器为宋王,以便顺从人们的愿望。此外,韦后又任命韦温为总知内外捉兵马事,总管朝廷内外治安和军事。
相王子临淄王隆基[1],先罢潞州别驾[2],在京师,阴聚才勇之士,谋匡复社稷。初,太宗选官户及蕃口骁勇者[3],着虎文衣,跨豹文鞯[4],从游猎,于马前射禽兽,谓之百骑;则天时稍增为千骑,隶左右羽林;中宗谓之万骑,置使以领之。隆基皆厚结其豪杰。兵部侍郎崔日用素附韦、武,与宗楚客善,知楚客谋,恐祸及己,遣宝昌寺僧普润密诣隆基告之,劝其速发。隆基乃与太平公主及公主子卫尉卿薛崇暕、苑总监赣人钟绍京、尚衣奏御王崇晔、前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谋先事诛之[5]。韦播、高嵩数榜捶[6]万骑,欲以立威,万骑皆怨。果毅葛福顺、陈玄礼见隆基诉之[7],隆基讽以诛诸韦,皆踊跃请以死自效。万骑果毅李仙凫亦预其谋。或谓隆基当启相王,隆基曰:“我曹为此以徇社稷,事成福归于王,不成以身死之,不以累王也。今启而见从,则王预危事;不从,将败大计。”遂不启。
【注释】
[1]临淄王隆基: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712年至756年在位,即唐玄宗,也称唐明皇。他开创了唐朝开元天宝盛世,晚年发生安史之乱,仓皇出逃。其时为临淄郡王。
[2]潞(lù)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官名,为州刺史的佐吏,隋唐时曾改为长史。唐中期以后各州仍并置别驾、长史,但职权已轻。
[3]官户: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蕃口:少数民族。
[4]鞯(jiān):衬托马鞍的垫子。
[5]卫尉卿:负责宫殿门户守卫。薛崇暕(jiǎn):太平公主之子。苑总监:管理皇室园林的官员。钟绍京:和下文提到的王崇晔、刘幽求、麻嗣宗等人都是李隆基政变的主要参与者。尚衣奏御:管理皇室服饰的官员。邑尉:邑县县尉,掌管一县治安。邑县,今陕西大荔。利仁府折冲: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基层组织的名称,贞观十年(636)军府统称为折冲府,长官为折冲都尉,其副为果毅都尉。
[6]榜捶:责打。
[7]果毅:唐禁卫军有折冲、果毅等郎将官。葛福顺、陈玄礼:均为李隆基政变的核心人物,开元以后成为禁军领袖,陈玄礼更成为玄宗的心腹重臣。
【译文】
相王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此之前已被免去潞州别驾的职务,他在京师私下召集智勇双全之士,谋划匡复大唐社稷。当初唐太宗选拔官户和蕃口中骁勇善战的人员,让他们身穿绘有虎皮花纹的衣服,使用绘有豹皮花纹的马鞍,在巡游狩猎时,就让他们随侍在鞍前马后,一同射杀飞禽走兽,这些人被称为百骑;武则天时期逐渐增为千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中宗时称为万骑,并设置官员统领。李隆基与万骑兵中的豪杰之士都有很深的交情。兵部侍郎崔日用平素一向依附韦后及武氏集团,与宗楚客交情也很好,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担心自己会因此遇祸,便派宝昌寺僧人普润秘密地去向李隆基报告,并劝李隆基先发制人。李隆基便与太平公主及其子卫尉卿薛崇暕、苑总监江西人钟绍京、尚衣奏御王崇晔、前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策划先行举兵发难,铲除韦氏集团。韦播、高嵩二人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多次杖责万骑兵,从而引起万骑兵对他们的普遍怨恨。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向李隆基诉说此事,李隆基暗示他们应当诛除韦后集团,两人听后都精神振奋地表示愿以死效力。万骑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具体谋划。有人建议李隆基应当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相王,李隆基回答说:“我们这些人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才干这种事的,事成之后功归相王,万一事情失败了,我们为宗庙牺牲也就是了,不必因此而连累相王。如果告诉了他,他同意这样做,就等于让他也参与这种极为危险的事;若是他不同意这样做,那就只会坏了大事。”于是李隆基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其父相王。
庚子,晡时[1],隆基微服与幽求等入苑中,会钟绍京廨舍[2];绍京悔,欲拒之,其妻许氏曰:“忘身徇国,神必助之。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绍京乃趋出拜谒,隆基执其手与坐。时羽林将士皆屯玄武门,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隆基所,请号而行。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刘幽求曰:“天意如此,时不可失!”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璿、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3]!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怀两端[4]助逆党者,罪及三族!”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乃送璿等首于隆基,隆基取火视之,遂与幽求等出苑南门,绍京帅丁匠二百余人,执斧锯以从。使福顺将左万骑攻玄德门,仙凫将右万骑攻白兽门,约会于凌烟阁前,即大噪;福顺等共杀守门将,斩关而入。隆基勒兵玄武门外,三鼓,闻声,帅总监及羽林兵而入,诸卫兵在太极殿宿卫梓宫者,闻噪声,皆被甲应之。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
【注释】
[1]晡(bū)时:傍晚。
[2]廨(xiè)舍:官舍。
[3]马鞭以上皆斩之:比马鞭高的都要杀掉。
[4]怀两端:三心二意。
【译文】
庚子(二十日),申时,李隆基身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进入禁苑之中,到钟绍京的住所集合。此时钟绍京已有后悔之意,便想将李隆基拒之门外,他的妻子许氏对他说:“为了国家大事而不计个人安危的人必得神助,再说你平常就一直与他们共同谋划这件事,现在即使你不去亲自参加,又哪里能够脱得了干系呢?”钟绍京听完后赶忙开门出来拜见李隆基,李隆基拉着他的手与他一起坐下。这时左右羽林军将士都驻扎在玄武门,等到夜色降临之际,葛福顺和李仙凫都来到李隆基处,等待命令然后行事。将近二更时,夜空的流星散落如雪,刘幽求说道:“天意如此,机不可失!”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长得高过马鞭的人一律斩杀;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定天下。倘若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助逆党,判的罪要诛灭三族。”羽林军将士全都欣然从命。于是葛福顺将韦璿等人的首级送给李隆基,李隆基在灯下看过之后,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于是大声鼓噪,开始行动。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禁军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上盔甲响应李隆基等人。韦后惊惶中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韦后斩首,并把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被士兵斩杀。此外还将武延秀斩首于肃章门外,将内将军贺娄氏斩首于太极殿西。
初,上官昭容引其从母之子王昱为左拾遗[1],昱说昭容母郑氏曰:“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于三思[2],此灭族之道也,愿姨思之!”郑氏以戒昭容,昭容弗听。及太子重俊起兵诛三思[3],索昭容,昭容始惧,思昱言;自是心附帝室,与安乐公主各树朋党。及中宗崩,昭容草遗制立温王,以相王辅政;宗、韦改之。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注释】
[1]左拾遗:谏官。
[2]三思:武三思,武则天之侄。
[3]太子重俊起兵诛三思:圣历三年(707)七月,皇太子李重俊与羽林将军李多祚等,率羽林千骑兵诛武三思等人,后兵败被杀。
【译文】
当初,上官昭容举荐她的姨母之子王昱为左拾遗,王昱劝上官昭容的母亲郑氏说:“武氏已被上天废弃,是不可能再次复兴的,现在婕妤依附武三思,是自取灭族,希望姨母仔细考虑一下!”郑氏于是用这些道理来告诫上官昭容,但上官昭容根本不听劝告。太子李重俊起兵讨伐武三思的时候,曾四处搜捕上官昭容,上官昭容这才感到恐惧,想起了王昱曾经说过的话。此后上官昭容才真心依附唐中宗,与安乐公主各自结成帮派。中宗驾崩后,上官昭容起草遗诏,将温王李重茂立为太子,由相王李旦辅政;但被宗楚客、韦后改掉了。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昭容手执灯笼率领宫人迎接,并把她起草的中宗遗诏的底稿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为她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没有答应,下令将上官昭容在旗下斩首。
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曰:“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隆基遽止之,捕索诸韦在宫中及守诸门,并素为韦后所亲信者皆斩之。比晓,内外皆定。辛巳,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相王抱之泣曰:“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遂迎相王入辅少帝。
闭宫门及京城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党。
【译文】
这时少帝住在太极殿,刘幽求对众人说道:“大家约好了今晚上拥立相王为帝,现在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决断呢?”李隆基急忙制止了他,下令将士们捕捉宫中和把守宫中各门的韦氏族人,平常得到韦后信任重用的人也一起斩首。天将破晓,宫内外均已平定。辛巳(二十一日),李隆基出宫拜见其父相王李旦,为自己起事之前未能告诉相王而叩头谢罪。相王李旦流着眼泪抱住李隆基说:“大唐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是你的功劳!”李隆基于是率军迎接相王李旦入宫辅佐少帝。
关闭宫门及京城门,派出万骑分头收捕诸韦亲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izhitongjian/2022121701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