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姚崇为臣坦荡》故事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202 评论:0

姚崇为臣坦荡

姚崇,字元之,陕州人,曾任武后、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姚崇是稳固武周政权、开创“开元盛世”的关键人物。他辅弼朝廷,革除旧弊,开辟了一代之风,推动了社会进步,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他自幼受父亲影响,怀“王佐”之志,读书甚广,精通为官之道。长大后,应“下笔成章”制举,授濮州司仓参军,“剖析决断,对答如流”。武则天当政时,五迁为夏官(兵部)郎中。当时契丹侵扰河北,军务繁巨,姚崇在处理契丹事务时,判断裁决迅速准确,且条理清楚。武则天非常惊讶于他的才能,破格提拔他为夏官侍郎,又加封凤阁鸾台平章事。

圣历初年(698年),武则天对近臣说:“以前周兴、来俊臣等裁讼刑狱,朝臣们相互牵连,结果都有谋反罪。国家有法,朕岂能违抗?朕恐怕其中有冤情,就派近臣去狱中探问,都得到手状,并无虚假的东西,朕也不再怀疑,就批准了他们的奏请。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再没听说有什么谋反者,那么以前被杀戮的是不是有很多属于被冤枉滥杀的呢?”

姚崇回答道:“自垂拱年间以来,被告者家破人亡,都是受酷刑自诬而死的。告发的人还以此为功。这种罗织罪名,比汉代的党锢还要厉害。陛下让近臣去查问,近臣都难于自保,还谈什么动摇原案?被调查的人若是翻案又要遭受更毒辣的酷刑,将军张虔勖、李安静就是这样。托上天降灵,诛杀奸恶小人,朝廷便平安无事了。今后,我保证内外官员不会再有谋反的人了,若陛下再收到告人谋反的状子,收藏起来,不用再过问。如若事实无法证验我的看法,仍然有谋反者,我愿受不告之罪。”

武则天听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不过问这些事,陷朕于不义的境地,卿言很合乎朕意。”于是武则天对他器重有加,当天就赐给姚崇千两白银。

长安四年(704年),姚崇以母亲年迈为由上表请求解职回家侍养母亲,言辞恳切,武则天知道无法改变其主意,就拜他为相王府长史,罢参知政事之衔,使他能够清静。这一月,又命他兼任夏官尚书一职,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上书说:“臣侍奉相王,再统领国家兵马有所不便,臣不是怕死,而是担心对相王不利。”武则天觉得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就改任他为春官尚书。当时,张易之请求把京城著名的十名僧人安排到定州专设寺庙,僧人们极其不愿意。姚崇反对这件事,因而得罪了张易之,遭到了张易之的谗毁。

但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十五年中,姚崇一直受到武则天的信任和重用。神龙四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密谋诛杀张易之兄弟,恰逢姚崇从军队中回到都城,于是他也参与了密谋,还因功被封梁县侯,赐封二百户。武则天被移居上阳宫,唐中宗复辟,唐中宗率百官阁台理政,朝臣们无不欢欣,只有姚崇哀伤哭泣。

桓彦范、张柬之对他说:“今天岂是啼哭的日子?只怕姚公的灾祸从此就要开始了。”

姚崇说:“跟随则天皇帝日子长了,突然辞别再也不能拜她了,实在是忍不住要哭啊!昨天帮助诸公诛除凶逆,是做臣子的本分,不敢说什么功劳;今天辞别旧主而悲泣,也是臣子忠于节操。若因此而获罪,实在心甘情愿。”不久,他就被贬,出任亳州刺史,转任常州刺史。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姚崇一生刚正不阿,对朝廷忠心耿耿,敢言直谏,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深受后人敬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izhitongjian/202212169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