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诗仙李白》故事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3日 阅读:183 评论:0

诗仙李白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才,他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701年,他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居到四川绵州青莲乡。他自小诵六甲,观百家,勤学苦读,博览群书。由于地理环境、时代风气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少年时的李白豪放不羁、风流倜傥、不拘礼法。他不仅好诗赋,而且喜任侠,酷爱剑术。二十六岁那年,他离家远游准备以此开始他“经国济世,报效国家”的宏愿。

李白顺长江直下,首先到达湖北襄阳。接着抵荆门,到武汉,在洞庭湖上泛舟。二十七岁时,他来到湖北安陆,娶了退职宰相的女儿为妻。此后十年,他大体以安陆为中心,过着稳定的生活。这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正是这十年,他游览了两湖、江浙、山东、山西等地的名山大川,遂眼界大开,生活阅历渐丰,创作风格日趋成形,个性风格逐步奠定,同时,他也交了许多朋友。由此“名播海内”,誉满京华。

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三下诏书召李白进京。李白欣喜若狂,认为实现抱负的机会来了,于是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奔赴首都长安。

长安三年,是诗人李白一生最得意也是最痛苦的时期。初到长安,著名诗人、太子宾客贺知章和他见面便惊叹说:“此天上谪仙人也!”这一赞誉,顿使李白誉满京华。唐玄宗对他也相当器重,给以殊遇,除去亲自下轿迎接他,“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还“问以国政”,令其起草过一些诏诰文件,还请他写过《答番书》,最后封他为翰林供奉。但唐玄宗宠爱李白,仅是看中他的文学才能,希望他做个御用词客,为自己歌功颂德。这对李白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宫廷诗人与经国济世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李白并非政治英才,但毕竟是个十分高傲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要求思想解放,反对礼法束缚;坚持人格尊严,不向权贵折腰。这种孤高傲岸的性格与封建政治完全是相悖的。他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的狂放作风定不会被森严的封建秩序所接纳。因而不过三年,李白便无法忍受周围的混浊风气,主动上书要求归山。唐玄宗也“以其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赐金放还。就这样,诗人又解放了。他再次回到优美纯净的自然山水间。长安之行,李白在仕途上一无所获,却用傲骨为后代士子筑起了一座伟大人格的丰碑。

744年(天宝三年),李白来到洛阳,遇到了比他小十一岁的杜甫。两人自此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他们的文章都成为文学史上万世传颂的经典。两人饮酒、论诗、打猎,在游历开封时遇到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三人在一起“慷慨怀古”,对朝政颇多讥评,敏锐地感觉到这号称盛世的时代潜伏着种种危机。

李白在此时写的许多诗歌,流露出对国事的隐忧。《古风五十九首》中有很多篇以“游仙”为题,隐藏着对社会的深切关心。就在这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石门痛饮而别。杜甫去了长安,李白则南游扬州、金陵、越中、宣城、秋浦,北游邯郸、幽州,西游梁苑、嵩山等地,最后隐居庐山。这次长达十年的漫长之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丰收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登金陵凤凰台》《长相思》《月下独酌》等。这些诗篇以其瑰丽的想象、壮丽阔大的意境、排山倒海的气势,创造了美的境界,成为后人审美的典范。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在逃往蜀地避难的途中,命永王李璘在江陵组织部队勤王,永王在途经当阳时,因慕李白才名,邀其出山出谋划策。诗人此时虽近暮年,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是李白欣然接受邀请,当了永王帐中的幕宾。他所作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和《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都是很有名的,表现了“为君谈笑静胡沙”“誓欲清幽燕”的壮志豪情和赴死决心。遗憾的是诗人受人利用还不自知。永王李璘因谋取皇位而被镇压,李白也以“从逆”被捕入狱,幸得郭子仪等友人从中斡旋,才免死罪,流放夜郎。此时诗人已近六十。李白一生追求个性解放,不忘报国建功,到头来却沦为阶下囚,悲伤至极。他走到巫山一带时,遇到朝廷大赦天下,被释放。“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便写于归途之中,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诗人跳出罗网、恢复自由之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百万在临淮围击安史之乱的叛军,诗人报国之心再次狂跳,他决定去投军参战。但只走到金陵,就因病折回。次年在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结束了他悲剧而又不凡的一生。

李白用那支天才的神笔,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美丽诗篇。

在这些诗中,表达着对祖国山川的挚爱之情。诗人运用奇异的想象和出神入化的夸张手法,突出地表现了高山大河的壮美,开拓了传统山水诗的美学境界,第一次把崇高之美、阳刚之美纳入山水诗的审美范畴。诗歌语言自然流畅,气势贯通,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不可遏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这些神奇的诗句,已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izhitongjian/202212169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