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资本论

《资本论》的内容与创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368 评论:0

《资本论》的内容与创新

一、《资本论》的核心内容

《资本论》全书的内容可归结为:一个基础、一个中心、三个过程、三条线索、十大理论、一个结论。

“一个基础”就是劳动价值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一个中心”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像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部《资本论》。第一卷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是分析剩余价值实现问题,第三卷是分析剩余价值分配问题,第四卷是分析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历史。

“三个过程”是指《资本论》研究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

“三条线索”是指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榨取剩余价值是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基本矛盾,决定“两个必然”。

“十大理论”是指《资本论》理论部分总共研究了十个大的理论。分别是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地租理论、分配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理论)。

第一卷阐述了三个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通过分析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说明了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必然产生货币,商品的内部矛盾必然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彻底弥补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缺陷。剩余价值理论研究资本怎样生产剩余价值,阐明剩余价值的源泉、实质、目的和方法,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这是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资本积累理论考察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分析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后果。马克思以革命的辩证法论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提出了“剥夺者被剥夺”的著名结论,科学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被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卷阐述了两个理论。即资本循环周转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循环周转理论主要以资本为中心,分析个别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过程。马克思有序地分析了资本在循环中依次采取的三种形态,然后综述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并阐明资本循环是这三个循环的统一。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个别资本运动的速度和次数,分析了资本在流通中的构成,并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并说明它们在不同的时间里,依照不同的方法完成形态的循环。马克思还阐明了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并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来说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里,马克思主要以商品资本为中心,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和实现问题。探讨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规律和实现的基本条件,说明社会总资本在流通中的形态变化和物质变化。资本循环周转理论重点分析的是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这属于微观经济的问题;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这属于宏观经济的问题。

第三卷阐述了五个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生息资本理论、地租理论、分配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理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取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企业利润(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所取得的剩余价值则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另一部分——利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部分,并转化为地租。这样,剩余价值与各种资本的不同形式相适应,也转化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不同形式,剩余价值在“三家一主”之间实现了分配。

“一个结论”就是“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二、《资本论》的理论创新

在《资本论》的理论部分,有三个重大的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刚出版后(1868年1月18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出了他的《资本论》中有三个崭新因素:“(1)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的剩余价值特殊部分当作已知的东西来加以研究,与此相反,我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所有这一切都还没有区分开来,可以说还处于融合状态中。(2)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末,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象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这就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3)工资第一次被描写为隐藏在它后面的一种关系的不合理的表现形式,这一点通过工资的两种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得到了确切的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2页。

以这三个崭新因素为内核,形成了《资本论》的创新体系。

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过《资本论》:“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整体。”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ibenlun/20221163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