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博福尔 战略入门》作品解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384 评论:0

《战略入门》是现代西方军事界有关战略学的一部基础理论专著。作者安德烈·博福尔(Andre Beaufre,1902~1975)是法国著名战略家。他所推崇的“使用军事胜利以外方式取得某一结果”的所谓“间接战略”,是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中颇有影响的一种流派。
博福尔1921年进入圣西尔军校,结识了当时任教官的戴高乐。后来他就学于高级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总参谋部工作,先后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和苏伊士战役。1958年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1960年任北约常设小组法国代表,并获上将军衔。60年代初他退出现役,专心从事军事理论研究与著书立说,主张法国应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其主要著作有《战略人门》《威慑与战略》《1940年法国的陷落》《行动战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欧洲》《1920-1940-1945年回忆录》和《历史的本质》等。其战略观点集中体现在1963年出版的《战略入门》一书中。
博福尔的战略思想不仅超过传统境界,而且也越出军事的范畴。他的第一本著作同时也是其代表作《战略入门》出版于1963年,此时人类进入核时代已近20年。所以,他有完全不同的战略认知,并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战略入门》一书共5章,另有引言和利德尔·哈特所作的序。

第一章 战略概述


《战略入门》第一章阐述了战略的定义、目的、手段、样式、分类、原则与应用。
博福尔认为,利德尔·哈特1929年给战略下的定义太局限于军事,战略的定义应是:“一种运用力量使之对于政治策略目标的达到做出最有效贡献的艺术。”他还进一步阐述说,战略的本质就是一种抽象的相互作用,用福煦的说法,它是从两个对立意志之间的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战略是一种艺术……它是力量的辩证法艺术,说得更精确一点,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全力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
博福尔还通过战略目的阐明了上述战略定义的重要性。他指出:“战略的目的就是对于所能动用的资源作最好的利用,以达到政策所拟定的目标。”他还在达到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是心理性论点的前提下,拟定出一条所谓的普遍性原则:“要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创造、继而利用一种情况使敌人的精神大大崩溃,足以使它接受我们想要强加于它的条件。”并认为“这就是对立意志的辩证法中的基本原则”。
在博福尔看来,要想达到所要求的结果,战略必须有一整套可用的手段。“战略的艺术就是要从所有可供使用的手段中,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并且配合使用,使它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足以达到所要求的精神效果。”战略的手段“包括从核轰炸到宣传鼓动或贸易协定这个范围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手段”。要选择最适当的手段,应对敌方的弱点和己方的能力都加以充分的考虑。为此,必须分析什么是己方所要求的决定性精神效果。包括: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哪一种最足以对敌方领袖的思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最后必须采取军事行动,其目标是什么? 是否以消灭敌人军队为目标? 这是否可能? 如不可能是否应以局部的成功为满足?如果应这样,则应在何处寻求成功? 敌方哪一部分兵力是其生存所必需的? 敌方哪个区域是其生存所必需的? 等等。这种分析工作必须不断地进行,直到找到一些我们既有能力使用又适用于产生所要求的结果的手段为止。由此就可以制定出战略计划。
依照敌对双方所能动用的相对资源以及所争执问题的重要性,战略计划通常可分为“直接威胁”、“间接压迫”、“蚕食”、“长期斗争”和“军事胜利”这5种样式:
1.如果目标只有中等程度的重要性,所能动用的资源较大,那么只要以使用这些资源作为威胁,就能使敌人接受我方所提出的条件。这种战略样式称为直接威胁。
2.如果目标仍只有中等程度的重要性,但所能动用的资源却不足以构成决定性的威胁,那么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就须采取政治的、外交的或经济的方法。这种战略样式称为间接压迫。
3.如果行动自由受到压迫,所能动用的资源也有限,但目标却很重要,那么要想达到目标,就须采取一系列直接威胁和间接压迫与有限度使用武力相配合的连续行动。这种战略样式称为“蚕食”。
4.如果行动自由很大,但所能动用的资源不足以保障军事胜利的实现,那么就须求助于在广阔的范围内使用游击战术为主的长期的总体战争。这种战略样式称为低军事强度的长期斗争。
5.如果动员的军事资源很充足,则可通过军事胜利解决问题。冲突将是很激烈的,但应尽量缩短冲突时间。要在会战中消灭敌方的兵力,或占领其领土的全部或一部分,迫使其接受我方的条件。这种战略样式称为以军事胜利为目的的猛烈冲突。
上述5种战略样式,只应看做几个例子。事实上,上述每一种样式都可能是最好的答案,但又只限定在某种环境中。因此,在选择行动方案时,应对支配战略的各种因素加以适当的分析。一个战略家必须具有分析和综合两方面的能力。
博福尔认为,战略就目标和方法而言是一个统一体,但在对其应用时,则必须加以分类,使每一类战略仅适用某一特殊领域。
在他看来,在金字塔的顶端并在政府(即最高政治权威)直接控制下的是总体战略。其任务是决定总体战争应如何进行。此外应替每一特殊战略规定目标,并决定如何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一切方面协调在一起。
前面所讲的5种战略样式,都属于“总体战略”。它们表明,政治、经济、外交或军事等不同领域的相对重要性,会根据情况变化而有一定变化。而军事只在某种如第五种样式内才居于主导地位。
在总体战略这一层次之下,军事、政治、经济或外交等每一个领域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战略。其功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分配任务并协调各种不同的活动。同时,在每个主要领域中,又应有自己独特的战略类别。这是思想与实践结合的层次,应力求根据技术的限制,尽可能把条件调整到最佳。
在军事领域,这种结合的重要过程称为“作战战略”。其目的不仅要使全面战略所拟定的目标同有关分支的战术和技术能力在使用中相配合,而且还应能使那些战术和技术朝着指定的方向发展,以求能最好地适应未来的战略要求。所以,作战战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战略这个层次上还有一种平时战略,它主要涉及新装备的生产,目的是使敌人的装备居于落后的地位。随着核武器的出现,这种战略更显得尤为重要,它被称为“后勤战略”。
显然,对以上各类战略的分析,非但不能使问题简化,反而要证明其复杂性。同时必须认清,战略虽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却能产生实际的结论。而认识这些结论,将使我们较容易了解各种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否则,我们将既不能进行战争,也不能维持和平。
博福尔依据所谓战略是关于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争端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的定义认为,在任何战略中都有两个相互有差异而又同样重要的成分:一是选择所应攻击的决定点;二是选择有助于达到决定点的准备动作。由于双方都采取同样的步骤,因而两方面的准备动作将发生冲突。哪一方能阻止对方的动作,并使自己的动作达到目标,哪一方就将获胜。在这里,意志的战斗已变为争夺行动自由的斗争,每一方都设法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同时不让对方有行动自由。
一般说来,我们须对自己的资源作明智的分配:既要保护己方不受敌方准备动作的妨碍,实施自己的准备动作,又要能给敌方以决定性的打击,这即是传统战略术语中的“兵力的节约”。
由此可将战略原则简化为:“必须合理地节约兵力,才能获得行动自由,然后才能达到决定点。”但在实用时,又须研究使用何种方法,才能达到节约兵力和行动自由的目的。为此,应分析作为战略决定原材料的各种可能性。
博福尔认为,任何战略决定都必须在时间、空间及所能动用的兵力之大小和精神素质三个“主要坐标”内采取,同时还应加上一个更复杂的动作因素。
他认为,一切行动最终目标都是行动自由,或者是想要自己获得和重新获得它,或者是想要敌人丧失它。确保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是保持主动,这也正是动作中的一个基本因素。
关于如何行动的问题,又主要有两条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力量的合理应用”,即首先取得可以动用的实力,然后选择行动方案使力量产生最大的效果,目的是集中兵力以击败敌人的主力。我方兵力的主体必须集中对付敌方的最强之点,决定性会战也必须在主战场进行。
第二个原则是“狡诈”,即重视行动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应有最好的计算,使敌人失去平衡,迷失方同,被欺骗。通常是设法分散己方的力量以引诱敌人也照此去做,然后用强有力的行动攻击敌人的弱点,以获得胜利。
当然,这些原则选择是有条件的。“力量的合理应用”原则只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我方远比敌方强大时;二是敌虽较大,但兵力分散。“狡诈”原则则是在我方较弱、获得局部优势极有价值时的必然选择。“所以对于行动方案的选择,务必以对当时情况的研究为基础。往往需要先后采用几种不同的原则。”
战略的样式可分为两种“调式”:直接战略与间接战略。其中“直接威胁”和“军事胜利”属于直接战略。其基本思想是:军事力量为主要武器,实现胜利或威慑靠军事力量的使用或维持。“间接压迫”和“长期斗争”属于间接战略。其基本思想是:不直接利用军事力量之间的冲突,而只用不太直接的方法来决定斗争的胜负。“蚕食”既可归入直接战略,也可归入间接战略。在核时代,由于直接战略可能引起的全面战争将会导致相互毁灭,所以间接战略越来越受人重视。博福尔认为,在看哪种原则对于双方相对适用时,应选择某一战略样式。直接战略调式是指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武器,实现胜利或威慑都靠军事力量的使用或维持。事实上,它是“力量的合理应用”的重述。但它也可应用“狡诈”原则,尤以采用间接战略时为然。
间接战略调式是指,一切不利用军事力量之间的冲突,而只以不太直接的方法决定胜负的斗争形式均以这种战略为基础。这些斗争形式可能是政治性或经济性的,或虽使用军事力量,但采取非阶段跃进的方式,中间夹着政治谈判。这种战略既复杂又微妙,在冷战中正不断被使用。并且在核武器的威胁已使直接战略无能为力时,间接战略可能是惟一可行的战略。
他指出,这两种战略调式同时存在,并相辅相成。“在直接战略的调式中,表现为核辩证法,其结果是双方的巨大经济和工业潜力都抵消掉了。与此同时,在间接战略调式中政治辩证法从威慑体系的裂缝中钻了出来,正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发展着。战略如同音乐一样,可以用大调,也可以用小调。”
博福尔还在论述战略的易变性因素时指出:当代战略正被进步神速的科学拖着向前跑,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维习惯。应当重视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而现在,准备要比执行更为重要。它要求必须获得充分的情报和培养远见卓识。为此,应创立高效的情报和研究组织,进而赶上时代的发展。
他还认为,战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可能凭任何简单的公式来控制。寻找指导人类命运的方法和手段是现代科学的责任。在这种寻求中,“战略是一种最重要的思想演练。国际政治是通过战略而行动的,因此,有理由认为,战略的思想方法将应用到政治领域,甚至应用到有对立意志冲突的任何领域”。
博福尔还在论述战略的应用时认为,战略的执行很重要。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必须了解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问题。战略是执行政策的方法,而战术又是执行战略的方法。这就是说,战术为战略所用,而不是相反。战略既选择战术,同时还应指导战术的演变,使之对于达成胜利起适当的作用。战略必须规定技术家的发明和战术家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导行动沿着有利的航道推进,以达到任何冲突中的目标,即取得决定性结果。
当然,技术优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哪一方在技术和战术上领先,哪一方就拥有相当的优势,因为优越的武器和战术会给战略增添更多可供利用的物质。但如果用技术和战术的优势执行一种错误的战略,就不会产生效力。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章 传统军事战略


本章主要阐述了传统军事战略,尤其是陆战战略的演进情况。博福尔认为,传统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总是这样一种能力,那就是能比敌人更迅速地把握战争艺术中的各种变化,并能够预知新因素将会产生的效果。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一项军事上的胜利就是一次胜利会战的结果。但是,在军事力量所进行的战争中,会战的行动时间是极有限的。所使用的兵力必须首先使其达到可以互相搏斗的距离,每一方都试图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下进入会战。构成这个过程的部署和调动的总和就称为“作战”。
从古代到18世纪末叶,作战和会战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二者各自独立。到了18世纪末,随着滑膛枪的发展使火力大为增强,这使得一种更具有决定性的作战形式变为可能,即有可能采用三列的单薄战斗序列;同时使筑垒的防线越来越扩大,最后导致一切作战行动的瘫痪。到19世纪,火力和军队数量同时增加,使得本来适宜于运动的部署,越来越快地转变为会战所要求的部署。在演进的最后阶段,作战和会战合为一体。会战的战略变得像过去的作战战略同样重要。在美国内战和日俄战争时,横跨整个战场,构成一道稳固的正面防线,迂回的行动已不再可能发生,于是作战或会战都只剩下了一个企图,就是突破敌方的正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飞机和坦克的大量使用,运动战又再度成为可能的了。面对着静态直线式的正面,敌人到处都可以实现迅速的突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核武器的使用和空军以及空运兵力的不断增强,陆上会战就有了巨大的纵深。会战将在一个地区而不是只沿着一个正面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常规战争中获得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稳定的正面,是不可能的。
在演进的每一个阶段,战略对策只能在一定限制内运用;这些限制是由技术上可行的作战行动确定的。在这些限制内,军事指挥官要决定他应采取何种动作,以执行政治当局所赋予他的任务。
博福尔认为,军事艺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既要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要用有创造性的思想调整过去的经验,使之与新的方法相适应。任何新发明可能都会遭到巨大的困难,但一切例行公事的老办法注定要失败。

第三章 核战略


本章专门探讨了核战略,其中包括核战略的行动样式、威慑战略、实战战略、核战略的演变情况。
博福尔认为,所谓核战略,实际上就是核武器发展成果在战略上的应用。核武器的威力使它自成一类,而与过去所知道的任何武器都不同。核战略已经使整个武力使用的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核威胁进行防护有四种不同的行动方式:对敌方武器进行预防性的摧毁(直接攻击方法);拦截飞行中的敌方核武器(防御法);针对核爆炸的效果作实质性的防护(进一步防御法);报复威胁(间接攻击法)。
博福尔对核战略研究的主要结论是:核战略必须要在总体战略这个层次上实施。其中有许多心理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所以,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也可以说是现代形式的总体战略;核时代的总体战略已经清除了19世纪的尤其是克劳塞维茨学派的战略;新战略也必须应付由于科学与工业的资源应用于国防而产生的许多巨大变化;作为核报复威胁的补充,其他各种形势的威慑也开始变得日益重要。因此,威慑系统还有待于我们在间接战略领域内用现在尚难了解的其他方法加以完善;随着威慑战略的发展,有行动自由、可在其中使用部队的区域越来越缩小。现代战争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性的战争。政治权威对它的控制,远比过去任何时代更严密;从威慑中可能发现一种维持和平的真正方法,如更为理性、更为有效的和平组织等;和平或战争都取决于人类的意志。核武器虽然把战争和危险增加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却也许能够带来较稳定的和平。旧式的大规模战争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其形式是革命战争的发展,是种族斗争,是重复出现的危机,是工业和军事领域中的科学竞赛。总之,大规模的战争与真正的和平将一起进入坟墓。

第四章 间接战略


本章专门探讨了间接战略。博福尔声称,他所说的间接战略不同于间接手段战略。间接手段战略是说不对敌人作直接的硬攻,须从一般认为不大可能的方向上使用出其不意的手段,先使敌人动摇、惊慌、丧失平衡,然后再向其进攻。其目的在于获得军事胜利,其所谓间接性只是就这种胜利的准备动作而言的。因此,仍应把间接手段列入直接战略一类。
而所谓间接战略,则是指“使用军事胜利以外的方式取得某一结果”,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幌子下实现行动自由。当今,核武器的威慑作用使我们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了行动自由,间接战略可以最好地利用这个有限的范围。
在间接战略中,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行动自由的范围有多大,然后维持并扩大这个范围,同时尽量缩小敌人行动自由的范围。实现行动自由主要依靠在有争议的地理区域外的行动,即“外部行动”,仅在很小程度上同这个区域内的军事行动有关。
“外部行动”的主要特点是确保自己有最大限度的行动自由,同时用各种威慑性牵制手段,使敌入瘫痪。由于一切军事行动的设计都以威慑为目的,因此行动应以心理为主,但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的指挥也应全面配合,以实现同一目标。
为发挥这种威慑的效力,使用的手段各不相同,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军事威慑力量(无论是核威慑还是常规威慑)应能形成充分的、全面的威胁,足以阻止敌人做大规模的反应;二是一切行动的构想都须与明确的政策路线相协调。
在确保某种程度的行动自由后,下一步是拟制在希望达到一定结果的地理区域内的动作方案,即“外部动作”。它又包括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和时间三个可变而又相互关联的因素。如果可动用的物质力量远比敌人优越,则精神压力不大,而军事行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反之,如果可动用的物质力量很薄弱,则精神压力必须非常大,而军事行动势必是长期性的。
行动方式主要包括“蚕食”法和“腐蚀”法。其中,“蚕食”法的目的是要在外部因素提供的行动自由的限度内,利用物质力量的强大优势,迅速达到某种中间目标,继而再采取下一个军事行动,它由一连串夺取相对有限目标的作战构成,且中间夹着外交谈判。
“蚕食”法的局部行动须具有大规模突袭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出其不意和快速。首先对敌人的弱点迅速猛击,然后立即加以扩张。要保证行动的迅速,不仅应有准确的情报和雷厉风行的行动,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各方面都应有最严密的准备。
“腐蚀”法的理想是达到某种可能相当重要的目标,不过多依靠军事上的胜利,主要靠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长期斗争,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斗争。“腐蚀”法的运用,是促使实力强大的敌人接受可能极端苛刻的条件,而你对付他仅用非常有限的资源。这又必须运用上述三个可变而又互相关联的因素:行动持续的时间越久,就越能利用精神压力,以补偿军事力量方面的劣势。这种作战应同时在使用军事力量的物质领域和在采取心理行动的精神领域进行。
在物质领域,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支持下去。这是以腐蚀战术为基础的一切作战的最后目标。如果一方在物质上处于相当的劣势,就应拒绝会战,并用困扰的战术坚持作战,这种困扰战术就是游击战。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有一套极重要的战略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物质力量上的劣势。作者认为,毛泽东曾拟定的军民密切合作;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我打;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集中退却;以敌方为供应来源等原则,是成功地进行游击战争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在心理领域.也是要尽量拖下去。为此,战时一个人员和一般人民的精神素质都应保持在高水平上,以促使敌人放弃斗争。这一心理行动是一种极复杂的工作,它以我方和敌方为其对象,必须接受基本的政治路线及所选定的心理战术两个主要因素的指导。这里的基本政治路线应与在“外部动作”中所运用的政治路线协调起来,进而激发人民希望投入行动的潜在感情。只有当一切行动能够提高我方军民的士气或威望时,才是有价值的。如果内部行动和外部行动能充分配合起来,则冲突就会像星星之火一样,迅速发展并形成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博福尔还论及了反间接战略,即对于间接战略的防御对策问题。关于“反外部动作”,就是对付敌方“外部动作”的对策是创造尽可能多的威慑以补充全面核威慑的不足。选择这些威慑须以敌方的弱点为依据。其中,政治路线必须是进攻性的;在思想领域也应能对敌方思想体系的弱点作有效的攻击;在心理领域主要是重建西方文明的威望;在地理方面应选择能保护自己要害或威胁敌人弱点的地区实施防御或攻击。
关于“反内部行动”,可用不同形式的对策。如果敌人采取“蚕食”作战的侵略方式,则我们应在那个地区准备足够的战术部队,以构成适当的威慑。当间接侵略使用“腐蚀”战术时,在政治方面必须维持和提高自己的威望,并实行彻底的改革;在军事方面则采取对抗敌人的游击战略;同时在执行作战行动时,须注意其对敌人及平民可能产生的心理效果。
博福尔认为,尽管间接战略在外表上具有一种特殊的色彩,但间接战略并不是特殊形式的战略,而且也并未和直接战略完全分家。其主要的概念,还是像所有的战略一样,就是行动自由,惟一不同的是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

第五章 总结论


博福尔最后在全书的“总结论”中,对其战略理论作了概括性的阐述。他说,战略既不是智力竞赛,也不是万应灵丹。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虽然很复杂,但应能指明实际的途径,以达到政策所要求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避免发生重大的错误。
本书所以用总体战略作为起点,是因为所有斗争不管是猛烈还是阴险的,也不管是在政治、经济、外交或军事哪个领域内进行,还是多方面同时并进,都要受这种战略的指导,因为斗争本身就是总体的。而如果仅以军事眼光看战略,则有许多重要因素都会看不到,并且,纯军事观点是不完全的,它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可以对战略作水平划分,即画一条横线,把政策放在线的上面,在线的下面则是各种不同层次的战略,它们构成一座完整的金字塔:“顶点是总体战略,其任务是协调每一个领域的全面战略;而这些全面战略又负责协调在其领域内的作战战略。在整个战略金字塔的下面才是战术和技术。军事战略仅仅是全面战略中的一种形式而已。根据环境的不同,它可以扮演主角,也可以扮演配角。”
他还生动地阐述说:“战略如同音乐一样,可以按两种不同的调式演奏。大调式就是直接战略,其中兵力是主要因素。小调式就是间接战略,其中兵力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心理与计划。自然,任何战略都可以使用这两种不同的调式,而在音阶上加以变化,结果就形成了许多战略的‘样式’。”
这些“调式”和“样式”,都不过是在同一总结构内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即通过敌人的心理屈服而取得决定性成果,它们也使用同样的方法,其基础就是行动自由的争夺,所不同的是它们所使用的手段。每一种战略都有其一套特殊的手段,选定这些手段或是因为它们最能适应我方所能动用的资源,或是因为它们最有利于我方打击敌人的弱点。选择最好的手段,也许就是战略的最重要任务。这种选择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心理的暗示起,到物质的毁灭止。战略使人能应付困难的局面,并且常能使力量薄弱的一方转为胜利者。
战略手段的选择及作战指导的试金石则是行动自由。战略的实质就是对行动自由的争夺,所以战略的基础就是确保自己的行动自由。
博福尔形象地指出:“运用战略和下棋不同,战略的棋子并无永久的、固定的价值。战略倒是很像烹调之道,必须把各种不同的配料混合在一起,才能做出菜来,配料是根据菜的不同而经常改变的。战争必须使用物质力量,其能力由那个时代中可以利用的物质装备来决定;它同时又使用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是与统治当时文明的思想分不开的。因此,战略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有创造性的思想过程。”
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以核武器为中心的战略论著汗牛充栋。关于这一类的著作似乎可以概称为狭义的核战略。但另一方面,关于核时代的总体战略(可以概称为广义的核战略),则除博福尔以外,几乎更无任何有系统的讨论。因此,利德尔·哈特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曾评价说:“事实上,他的书是迄今所出版的一本内容最丰富、写得最严谨的战略专著,在许多方面超过了过去的任何著作。这本书可能成为这门学问方面最优秀的一本教科书。”博福尔是法国人,在他的书里也多少流露出一些民族意识,但这是贤者之过,在所难免。就其总体而言,在今天要想研究现代战略思想,博福尔的著作还是应该列为必读之书。

*安德烈·博福尔:《战略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844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