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日本]小山内宏-《现代战略论》作品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255 评论:0

《现代战略论》是一本战略问题专著,主要论述了战略的涵义和分类,世界著名军事家的战略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军事战略,并详细分析了日本的专守防御战略。

作者小山内宏1924年生于东京,是日本著名的军事评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从事军事研究,1971年作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员访问中国,并同周恩来总理就军事问题进行了交谈。撰有《越南战争》、《美国为何不能获胜》、《第三次世界大战》、《都市游击战》等许多著作。

本书包括序章,第1章“什么是战略”;第2章“现代战略——核大国的军事思想”,第3章“日本的战略——日本的军事思想”以及尾章4部分。

本书首先用很大篇幅论述了战略的涵义。作者认为,应该明确认识到,所谓战略不论怎么说都是同军事力量的运用相联系的,是为了达到战争和军事作战的目的,高瞻远瞩地执行战争计划,大规模运用军事力量的基本方针和策略。如果从更高的立脚点解释,战略可以分为“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两种。“国家战略”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在平时和战时为在发展和运用国家力量的同时,发展和运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实力而采取的方针和策略。在国家战略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战略”。军事战略是为推行国家对外关系而运用军事力量的方针和策略。上述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可以称作“广义”的战略。在军事上所说的战略,即“设想、计划、准备、指导作战的方针、策略”是“狭义”的战略。通俗地讲,指挥全部“战斗”或战场的就是“战略”。

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的美苏对立,导致了美国对苏联的敌视政策。在这种形式下,美国国务院作为国家的方针曾提出三个新的战略设想,即:关于“遏制力量”的设想,“战略军”的设想,用平时临战体制的战略代替原来的紧急动员战略的设想。此后,美国还相继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核战略等。

大规模报复战略是根据“全面战争或者大规模的局部战争都要用核武器”的基本思想而制定的。根据这种战略,美国三军不论在全面战争还是在局部战争中,都进入了使用核武器的战争状态。

作者认为,美国在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时期,开始了对民族解放战争的镇压,例如,先是进攻古巴而后又介入了越南战争。

本书对核战争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通过核战争很难形成遏制力量,这是因为尽管试图用庞大的核遏制力量来遏制战争,期望使对方产生恐怖,以求达到遏制的目的,但实际上自己却感到了核战争的恐怖。因此,实行这种战略似乎遏制了对方,但也遏制了自己,导致“核僵局”。

本书还就日本的“专守防御”战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日本国土狭小,南北细长,防御正面广阔。世界一流的战斗轰炸机不到20分钟就可以从南端或北端侵入首都地区。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执行“专守防御”的战略是很困难的。因为所谓“专守防御”战略是以“本土决战”型战争为目标的战略。也就是说,必然要同登陆的敌方大军在日本的土地上展开决战。这样,以登陆点为中心,将出现一个可怕的破坏和杀戮的战场。而且日本海岸地区布满城市,人口稠密,日本国民必然蒙受极大损失。此外,日本海岸线很长,有许多适于登陆作战的海滨。由此看来,所谓本土决战型战争决不是只加强武器装备和军队就可以取胜的。因此日本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或采取马上就能进行报复性攻击的攻势战略。现在日本在演习和其他方面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当然,即使用攻势防御的战略进行战争,若对方是军事大国,结果还要遭到巨大报复。作者认为, 日本国土不具备进行现代战争的条件。

现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先进国家,众多的国民追求着和平的生活。生活在今天的日本人恐怕很难还能象过去日本军队那样经受住艰难困苦而进行战争。现在,文明国家的国民除了依靠机械力量进行战争以外,用别的办法是很困难的。因此,作者认为日本人已经不能进行战争,对于老早就从内心厌恶战争的现代日本人来讲,就是用加强国防的口号声去大声恫吓,也很难把他们驱赶到战争中去。日本只靠通过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建立国防和从事防御战争是不行的。作者对日本以加强军事力量为主体的“实力”战略深感忧虑。作者认为,现在正是需要切实研究什么是日本的真正的“战略”的时候了。

本书1972年由日本产报出版发行,以后多次重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83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