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德国]施利芬-《坎尼战》作品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26 评论:0

《坎尼战》是德国著名的军事史论著。作者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 von Schlieffen, 1833~1913)出身于贵族世家,1853年毕业于军官学校。1858~1861年在德国陆军军官大学就学。参加过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除一度调任第一近卫师某团团长外,施利芬长期在总参谋部任职,先后担任参谋、处长等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他沉默寡言,眼睛近视,对军事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他进一步研究了铁路在军事上的运用,并负责组建了铁路工程部队和航空兵等新兵种。在军事理论上,他崇拜克劳塞维茨和老毛奇,坚持速决战,以战略包围合围敌军和大歼灭战思想。汉斯·德尔布吕克的《政治领域的战争艺术史》第1卷于1900年出版后,施利芬为其歼灭战的思想找到了一个典型的战例——公元前216年汉尼拔对罗马人的坎尼战,写下了《坎尼战》一书。

《坎尼战》一书共分4章。第1章题为“坎尼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16年的坎尼之战是古代迦太基和罗马军队之间的一次著名会战。此前,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占领了亚德里亚海岸阿菲达斯河上的罗马军队的一个补给站——坎尼。双方在此展开了一次会战。汉尼拔把西班牙和高卢的部队部署在中央,把非洲部队部署在两翼,阵线两端配置的是强有力的骑兵,整个阵线成新月形。汉尼拔首先击溃了罗马骑兵,接着等候罗马步兵前进。罗马步兵压迫着迦太基的新月阵势向后退,直到它凹入时为止。这时汉尼拔令两翼非洲部队前进,两面向内旋转,把罗马人卷入口袋中,追击归来的迦太基骑兵又从背后攻击罗马军队。是役,罗马人除被俘者外死4.8万人,而汉尼拔仅损失约6000人。在这次会战中,“尽管汉尼拔处于劣势,然而他通过一种不合常规的方式,不仅从两翼,而且从敌人背后实施了兵力集中”。在施利芬看来,虽然武器装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今天的歼灭战仍然可以根据汉尼拔精心设计的计划来进行,虽然他的计划久已为人们忘记。”

施利芬在第2章“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拿破仑”中对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国皇帝拿破仑的会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他们所追求战略的最高成就,即在合围交战中消灭敌军,但他们有时并没有成功。拿破仑在1813年的莱比锡会战中还遭到了惨败。当时,如果不是联军指挥部害怕拿破仑的话,那末,在敌人后方展开兵力并从四周将其合围,早就把莱比锡变成不折不扣的坎尼了。

第3章“1866年战役”。1866年的普奥战争与其说是一场征服性的战争,莫如说是一场外交性的战争。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目的不是要屈辱奥地利,而是让奥地利认清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已不可阻挡。因为他知道普法早晚必有一战,他希望到那时奥地利会保持中立。但是,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却想对奥军实施歼灭。所以,在整个战役过程中,普鲁士将相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着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政略和战略之争。施利芬对这些略而不论,只是从纯军事的角度分析问题,醉心于寻找在该战役中所出现的“坎尼战”的战机。他认为本来可以有两次获得“坎尼战”的结果即歼灭奥军,“但是彻底合围并消灭敌人的思想对普鲁士将领们简直格格不入,以致毛奇的简单而宏伟的计划未获成功”。毛奇本人只是总参谋长,并非最高统帅,在战区没有那种能消除部属在理解力、素养和果断性方面缺点的权力。施利芬所指的两次“坎尼战”的战机,一次是6月28日,另一次是7月3日。而战争的实际结果却是,奥军在沙多瓦只损失了约4.5万人,而贝尼德克元帅却率领15万奥军逃跑了。普鲁士军队只是把敌人击溃而并未全歼。

第4章“1870—1871年战役”。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最后一战。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统一而首先对普鲁士宣战。在普军总参谋长毛奇指挥下,普军很快阻止了法军进攻;并攻入法国。法军被分成两部分:由巴赞元帅率领的一部分被包围在麦茨要塞;由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另一部分在30日退守色当。在9月1日色当决战中,法军大败,法皇以下1名元帅、39名将官和近9万士兵全部被普军俘虏。施利芬认为色当会战是真正的现代“坎尼战”。

综观《坎尼战》全书,可以看出施利芬所强调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一、战略上的速决战。施利芬试图证明,在一个国家的整个存在取决于商业和工业不断发展的时代,长期战争是不可能的。这就构成了德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实施的速决战的理论基础。二、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为实现速战速决,必须对敌人实施猛烈的进攻。三、强调实施总决战。总决战的思想是克劳塞维茨战争学说的重要思想。施利芬极力推崇这一思想,并在《坎尼战》中力图证明“坎尼战”原则和“从两翼和后方进行迂回运动与攻击”是整个军事历史、特别是德国军事史的基本内容。在他看来,尽管除色当会战外把坎尼战完全体现出来的事例是极少的,但是接近于彻底歼灭的战例仍可以举出很多。四、正面牵制,翼侧进攻。施利芬认为要实现总决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用以攻击敌人正面的兵力,才能在实施翼侧进攻时集中最强大的兵力兵器优势。

《坎尼战》一书1913年初版于柏林。1931年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1938年苏联出版了该书的俄译本,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830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