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德国]鲁登道夫-《总体战》作品简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63 评论:0

《总体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论述如何动员全民力量参战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作者鲁登道夫(Ludendorff,1865~1937)是一个曾获得过铁十字勋章的骑兵上校之子,1893年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1894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908~1914年先后任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和步兵第85旅旅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历任西线第2集团军司令部军需长、东线第7集团军参谋长、东线德军参谋长,指挥了坦能堡和马祖里湖会战。 1916年8月升任德国最高统帅部第一总军需长,负责作战,成为国防军中第二号人物和战争实际指挥者。他负责实施了“兴登堡计划”和“辅助勤务法”,对全体德国人民和全国经济进行了总动员。德国在战争中失败后,鲁登道夫被解职。后作为1920年卡普暴动的组织者之一被逮捕,获释后埋头著述,撰写了《我对1914~1918年战争的回忆》等多部著作。其中,1935年出版的《总体战》一书是他的代表作。

《总体战》全书7章。第1章“总体战的本质”,第2章“民族的精神团结是总体战的基础”,第3章“经济与总体战”,第4章“军队的兵力及其内涵”,第5章“军队的编成及其使用”,第6章“总体战的实施”,第7章“统帅”。鲁登道夫在书中阐述的思想主要是:

一、总体战不仅是针对军队的,也是直接针对人民的。鲁登道夫认为,总体战从战场范围看,它“已经扩展到了作战国的全部领域”,从卷入战争的人员看,不仅仅是军队,“而且直接涉及到参加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总体战的出现,既是政治变化的结果,也是随人口不断增长而实行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以及使用杀伤力日益增强的武器装备而产生的。总体战与民族生存休戚相关,因而需要民族的总体力量,也“只有当整个民族的生存真正受到威胁,全民决心投入战争时,总体战才能实施。”由此,鲁登道夫认为:“战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政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政治与战争的关系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克劳塞维茨的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应被推翻。“战争和政治服务于民族的生存,但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体现。因此,政治应为作战服务。”

总体战思想的核心“动员全民力量”参战,在世界上第一本最重要的兵书《孙子》中已有精辟的论述。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法国军民在抗击欧洲封建王国军队的武装干涉时,总体战的思想就得到丰富和发展。鲁登道夫的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集中论述“总体战”问题的军事理论家,不仅看到战场波及全国和全体军民,使参战国被迫进行总体战的一面,而且看到武器装备的发展使战争对经济的依赖程度增强,同时又为实施总体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的一面。这是前人所不及的。

二、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鲁登道夫用很大篇幅分析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精神原因,并得出结论说:“基督教义以及按此教义而构成的生活形态,是在总体战困难时刻造成民族崩溃的最深刻的根源,犹太人和罗马教廷的推波助澜更加速了这一崩溃的进程。”鲁登道夫特别强调民族的精神团结,认为它“现在是、将来仍然是领导总体战的基础。”为了实现民族团结,鲁登道夫强调:一是要采取特别措施,如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严惩泄漏军事机密者,禁止集会,逮捕首要的“不满分子”等;二是利用掌握的新闻、广播、电影、各种出版物及其他可利用的手段进行精神动员。三是军事教育必须具有种族特色,唤发民族精神。因为军队的数量、训练和装备只是军队的外表,而精神的和道德的内涵才能赋予军队以力量,使其坚持旷日持久的总体战。总之,“只有将种族遗产和民族信仰协调统一,只有对生物的、精神的法规和种族遗产的特性倍加重视,才能实现民族团结。”鲁登道夫在强调民族的精神团结的重要性时,极力鼓吹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自然是应痛加批判的,但他从德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民族的精神团结的重要作用,又是符合现代战争的规律的。

三、经济是夺取总体战胜利的重要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军总参谋部墨守毛奇时代的战争经验,着眼于打一场短期战争,忽视长期战争的经济准备。结果在长达4年的战争中,德国军民备受经济匮乏之苦。作为大战指导者之一的鲁登道夫对此自然不会忘怀。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将发行银行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创造一个坚实的财政基础;力争战争原料自给,对不能自给的原料平时要大量储备;重建并扩大德国军备工业,以各种战斗装备武装军队。在经济领导体制上,鲁登道夫认为“统制经济的出现固然有其某些依据,但并没有更多道理,”因为“统制经济对一切自主劳动者都是一种阻碍,必须给以否定。”这是过去研究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时经常被忽略的一点。鲁登道夫本是个视野狭隘的军人,只是大战的需要迫使他涉足经济。他对经济和总体战关系的阐述谈不上有什么深奥的哲理,不过是些具体的措施而已。然而,或许正因为他的论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所以在当时来讲也是更适用的。

四、军事行动要协同、突然、迅猛、彻底。为了实施总体战,陆海空三军必须密切协同;要不宣而战,达成战略突然性,摩托化部队的快速机动性,以及空军所具备的将部队集中到任何作战地点的能力,有助于突然性的达成;利用己方在陆上、空中或海上的兵力兵器的优势,构成主要突击方向,对薄弱部位的敌人实施进攻,一举将敌击溃;要尽可能绕到敌军背后,实施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无论陆上还是海上和空中,只要进攻取得胜利,应立即实施追击,使敌人的失败变成溃逃;空军除以主力夺取制空权外,还要攻击敌后方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目标,保护已方领土和居民免遭敌机空袭,海军要以潜艇等实施封锁,切断敌国海上补给线。鲁登道夫所提出的总体战作战原则被纳粹德国的将军们几乎原封不动地运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五、建立军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鲁登道夫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战争指挥上的“危险的多头体制。”力主统帅的地位必须象弗里德里希二世一样,无所不包,无所不管,所谓统帅,照鲁登道夫的看法,“系指以其头脑、意志和心灵为维护民族生存而领导总体战的人。”统帅必须具备卓越的才能、坚强的品格、充沛的精力、敏锐的洞察力等素质。统帅的职责,平时要致力于加强国民和军队“在种族基础上”的民族团结,考察与战争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审查财政和经济,处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战时要指导战争全局等。鲁登道夫为使统帅能完成这样一大堆任务,主张建立国防参谋部,由陆、海、空、宣传、军事技术、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奇才组成,完成统帅赋予的任务。陆、海、空军总司令也应体现统帅的意志和思想。

《总体战》一书出版于1935年,以后又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很广。在我国,最早的译本是由董问樵翻译的,当时叫做《全民战争》,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张君励翻译的译本名《全民族战争论》,也于同年出版。1988年,戴跃先根据德国慕尼黑鲁登道夫出版社1936年德文版翻译了新译本,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新译本译文准确通达,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中文译本,对于研究世界军事思想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战争理论和军事战略,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83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