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装甲战》作者简介、成书背景与内容概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196 评论:0

《装甲战》

作者简介

富勒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John Frederick Charles Fuller,1878—1966),英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机械化战争论的创始人之一。1878年出生于英国的奇切斯特。1898年从桑德赫斯特军校毕业,随后参加了英布战争。1913年进入参谋学院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赴法参战,1916年12月任坦克部队参谋长,从此与坦克结缘。1918年5月,他草拟了一份战斗计划,送给当时的协约国军队总司令福煦元帅,主张以坦克为主,辅之以飞机夺取胜利,然而这份计划没有受到重视,很快战争也结束了。战后,他继续在坦克部队中任职,对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运用作了深入的研究。1920年,发表《大战中的坦克》一书。1923年又出版了《战争的改革》,系统分析了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1923—1925年初,被调往英国坎伯利参谋学院任教官,专心致志地进行理论研究。1926年出任帝国总参谋长助理,1929年任第2步兵旅旅长,1930年晋升为少将。1933年12月退役。1935—1939年担任伦敦《每日邮报》的记者。1954—1956年他的军事历史巨著《西洋世界军事史(3卷本)》问世,1961年他的《战争指导》出版。至1966年2月逝世,富勒共写书45部。

成书背景

《装甲战》于193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当时英国陆军想写一本条令,以反映机械化部队的作战特点和战术。于是作者就写了《关于〈野战条令(三)〉的讲义》,该讲义实际上成为《野战条令(三)》的蓝本。在出版时,该讲义被命名为《装甲战》。1943年美国再版此书时,作者对原书的一些内容以注释的方式作了补充说明。

内容概要

全书共有15讲,另有前言、序言和附录,约10.2万字。各讲分别为:第1讲,武装部队、部队指挥与军事原则;第2讲,战斗部队及其特点和武器装备;第3讲,参战的战略准备;第4讲,作战;第5讲,情报;第6讲,防护;第7讲,防护(续);第8讲,进攻;第9讲,进攻(续);第10讲,进攻(续);第11讲,防御;第12讲,防御(续);第13讲,夜间战斗;第14讲,不发达国家和半开化国家中的战争;第15讲,海运、陆运和空运;命令、指示、报告和电函;内部通信联络。

军事思想

1.军队机械化必将引起军事革命。富勒认为,汽车、坦克、飞机等现代机械化武器的出现,必然对战争性质、军事原则、武装部队的编制体制、战术、后勤、指挥、计划、纪律等产生深刻影响。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作为机械化的基础,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将来只有工业国家才能成功地进行有组织的战争。机械化部队组建费用巨大,因此部队规模将受到限制,应组建受严格训练的职业部队,取代由短期服役的应征士兵组成的部队。在摩托化、机械化的影响下,节约兵力、集中、突然、安全、进取、机动、协调等军事原则继续适用。装甲战要求由一名具有机断行事的将军和一个小型作战参谋机构进行指挥,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而不是置身于战场之外。作者认为,为适应机械化战争需要,部队必须高度机械化、小型化,应重视战争初期用飞机进行战略侦察。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了坦克这一新式武器,当时给德军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富勒不仅洞察出坦克的使用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同时他也对战争目的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并在《装甲战》中有精辟的论述。富勒认为,战略的目的是用武力来维护一种政治主张,这通常是以作战来实现。作战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摧毁物质力量,而是要使敌方产生恐惧心理,瓦解敌人的意志,在精神上压倒敌人,这比粉碎敌人的肉体更有利,并且,游击战这种初级作战形式可能再次被广泛采用。他提出,那种认为作战的最终目标在于歼灭敌人的观点是一种有害的观点。《装甲战》中,对战争目的的论述是与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手段,特别是与装甲作战联系起来分析的。“要实现战争的真正目的,就必须抛弃这种破坏性手段,战争必须逐步地由武力争斗发展到智谋与士气斗争的阶段,换言之,指挥艺术必须基本上代替暴力,用瓦解士气或精神上的打击的手段,代替武力争斗或肉体的攻击。”具体的做法是:用飞机的威力瓦解敌方民众的士气,用机械化部队的威力瓦解敌方军队的士气,用摩托化游击部队的威力给敌人造成恐怖与混乱。富勒认为,德军在1940年对北欧和西欧国家的进攻中就成功地采用了这种方法。

2.组建机械化部队。富勒认为,军队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摩托化游击部队、第一线机械化部队和第二线非装甲部队(一部分人员乘摩托车运动,另一部分徒步运动)。军队的这三部分的组合将取代传统的骑兵、步兵和炮兵的组合。骑兵将会逐步消亡,但骑兵的概念仍将体现在现代军队之中。摩托化游击部队是一种组织简单的非正规部队,战争爆发时将被动员参战,在其本国作战时,执行特种任务。它应该经常得到正规机械化部队的支持,以增强作战的信心。坦克部队应包括两个部分:具有进攻能力的坦克联队和具有防御能力的反坦克联队。坦克联队装备机动战斗车辆,反坦克联队装备车载反坦克武器。在行军队形中,反坦克联队尾随坦克联队,并掩护坦克联队。富勒认为,机械化部队需要的是能发现目标、能防护和击中目标的坦克,也就是需要侦察坦克、火炮坦克和战斗坦克。随着军队日益机械化,富勒认为作战中还需要一些特殊用途的坦克——渡河坦克、突击坦克、补给坦克、架桥坦克、施放毒气坦克、敷雷坦克和扫雷坦克等。富勒还指出,“地面机械化与空中摩托化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坦克和飞机是相辅相成的”,“在未来战场上,坦克与飞机的协同将比步坦协同更为重要。由鉴于此,我们可以预料,坦克与飞机将合编成一种部队,而步兵则完全是一种独立的部队”。

3.机械化战争的指挥方略。富勒重点分析了机械化战争中影响部队作战的三个主要因素:装甲防护、快速机动和地形利用。富勒指出,“徒步步兵作战的中心思想是加强进攻力量,但机械化战争却相反。防护的作用,不论在装甲部队作战中,还是在筑垒地区和防御部署中都将日益明显。”在富勒看来,作战中影响防护措施的主要因素,一是敌人的机动,二是地形条件,三是制空权,四是有效侦察敌人的能力。富勒指出,防护在不同样式的作战行动中有不同的要求:(1)进攻作战中的防护,应正确选择适合配置武器的地形;适当配置火炮;反坦克武器应配置在有利于击退敌人攻击的地点;坦克应集中在利于发展进攻的地点。(2)运动中的防护。应采用小型纵队,以梯次队形或成箭头队形,或成方角队形行进,一旦受大批敌人攻击,应组织防御,等待增援。(3)前卫的防护。前卫作为防护圈的一个强大环节,可采取装甲车在前头,其后是侦察和搜索坦克部队的前卫,以及战斗和侦察坦克的本队,最后是反坦克联队的部署方式。(4)侧卫的防护。在地区作战中,侧卫的编成应与前卫相似,可随时指定它担负前卫任务。其行动与前卫相同,即抗击敌人的进攻,或进攻敌人的翼侧,阻止敌人突入己方部队:(5)后卫的防护。部队撤退时,其后卫的掩护行动与部队前进时前卫的行动相同,但不能将后卫作为特遣部队。后卫的队形可采取“漏斗状队形”,外层配置摩托化游击部队,尽可能保持与敌接触,以便迟滞其行进。(6)部队驻守时的防护。由于机械化部队的进攻主要是使用快速机动车辆,所以机械化部队必须将警戒线设置在更远距离上,并具有抗击敌坦克攻击的能力。富勒指出,兵力部署是计划的萌芽阶段,作战行动则是计划的充分发挥阶段。由于机械化部队的作战速度比传统的步兵作战快4—9倍,因此,制定计划、修改计划、下达命令和指令的时间也应由过去的1小时下降到12分钟至6分钟。富勒明确反对以一成不变的思想来制定计划,强调必须用灵活机动的思想来制定计划,计划必须包括若干个预备方案。富勒还进一步指出,机动是作战计划的基础,进攻行动的作用将主要地取决于正确和快速的机动。此外,他还对机械化部队从集结地域开进、接敌运动与敌首次接触和战斗展开各阶段的作战队形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富勒认为,情报是战斗的基础。情报工作随着参战部队的特点、武器装备、机动和防护的手段等因素而变化。由于机械化部队越野能力强,运动速度快,能在较宽的正面和更大的纵深实施机动,能在夜色掩护下迅速改变其位置。这使情报的收集相对比较困难。为此,富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情报收集的原则:在收集情报时,一是必须了解山坡、河岸、丛林等地形条件,应了解哪些地区便于坦克机动,哪些地区不利于坦克机动,哪些地区坦克完全不能机动;二是应及时报告敌人机动的情况,以便能充分利用这种情报,这是随着敌军机动力增强、情报有效期缩短所决定的;三是要区分情报,要特别重视否定性情报。

《装甲战》中文版封面

影响评述

《装甲战》深刻揭示了影响和作用于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各主要因素,阐述了机械化战争的实质、意义和其不同于以往战争形式的主要特点。富勒在书中详细分析研究了战术问题,在作战方式与手段、战术的组织编成与训练、后勤与技术保障等各个具体问题上都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他以敏锐眼光洞察到各种新式武器和新技术给现代作战带来的变化,并在军兵种合同作战上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装甲战》在30年代出版发行时,几乎是无人问津。当时的主要军事期刊《步兵》,只是没有附带任何评论地转载了一部分。而在二战爆发前,在美陆军军官学校图书馆借阅过这本书的只有6人。《装甲战》不是靠任何权威机构或著名人物的推广和宣传而确立其地位的,它是在军事实践中,在经历了战争的检验后,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装甲战》的影响和价值不仅反映在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理论和实践中,也深刻地体现在它勇于突破传统和启迪智慧的创造性思想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80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