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武经总要》作者简介、成书背景与内容概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201 评论:0

《武经总要》

作者简介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宋仁宗天圣年间中进士,先任会稽(今浙江绍兴)知县,后任郑州、开封知府。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为宰相,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晚年推荐王安石于神宗,共同辅政。熙宁二年(1069年)以年老自请罢相,加太保,卒谥宣靖。

丁度(990—1053),字公雅,北宋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参知政事、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等职,卒谥文简。

成书背景

《武经总要》是宋代官修综合类兵书。宋仁宗赵祯鉴于“武备懈弛”,为提高将帅们的军事水平,在庆历三年(1043年)十月命曾公亮和丁度负责,组织一批学者编撰《武经总要》。他们花了三年半时间完稿成书。宋仁宗对此书大加赞赏,亲自为之提笔作序,称该书“凡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史册所记,祖尚仁义,次以钤略,至若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咸用概举”。

内容概要

《武经总要》共40卷,分前后两集。前集20卷,第1卷至第15卷,重在论述军制、选将、料兵、攻城、守城、作战、水战、火攻等基本理论;其余5卷,介绍边防、地理沿革、山川等。后集20卷中,前15卷辑录了历代战例,比较用兵得失;后5卷讲的是阴阳占候等,其中有些迷信之谈。关于阴阳占候等内容系由司天监杨帷德等参考旧说编纂而成。

军事思想

1.“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用”的战争指导论。曾公亮等人认为,动用军队进行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是要进行战争必须以“仁义为本,以权谋为用”。只有以仁义为本的国家,才能做到安扰民众,悦服豪杰,这样才具有战胜敌人的坚实基础。统兵作战的将帅,只有以仁义为本,才能使三军亲附,使士卒得到安抚,这样才能使官兵乐于赴汤蹈火而求胜,勇于舍生忘死而斩关杀将。

对于统兵将领,最重要的是要在战争中必须做到“以权谋为用”。即首先要做好战前准备,做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其次必须确定周密的作战方略,做到“智虑周密,计谋百变,或彼不来攻而我守,或彼不挑战而我击,或多方以谋彼师,屡出以疲彼师”。其三要在战前“审彼之强弱,量我之众寡”,做到“不明敌人之政者不加兵,不明敌人之情者不誓约,不明敌人之将者不先军,不明敌人之士者不先阵,知彼知此,则始定计于内,出兵于境”。其四要做到全军官兵上下团结一致,“千人同心则有千人之力”,心齐力均,便能所向无敌。其五要全面理解“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的原则。如果在“全国”、“全卒”难以做到或不能做到的情况下,就要采取“破国”、“破卒”的手段,即要做到“攻亦有道”,“攻之者,大要攻其所必守与攻其所必救,故城有宜急而取之者,有宜缓而克之者”。如果敌我兵力相当,而在敌人外援将至,有可能使我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就要迅速进攻,夺取胜利。

2.“择将重教”的治军论。曾公亮等人认为,要治理好军队,关键在于选择将帅和选拔士兵。选择将帅的关键在于“唯审其才之可用也”,即“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诈而疏,不以罪而废”。如果这样,就能做到知人善任,即所谓“能信在于能任,能任在于能用,能用在于能知”的道理。对于已经选择为将的人,要在考验其才能后才能委以重任,即“九验”:“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与之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经过考验合格者即委以重任,否则不可重用。

曾公亮等人还把军队的教育和训练,作为是治军的关键。认为“军无众寡,士无勇怯,以治则胜,以乱则负”,而“治”的根本在于对士卒进行严格的“教”和“习”。指出“用兵欲其便,用器欲其利,将校欲其精,士卒欲其教”;“士有未战而震慑者,马有未驰而疲汗者,非人怯马弱,不习之过也”。即未战而怯阵的士卒,是因为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为了对官兵进行教育训练,必须严法治、明赏罚。如果法治不严,就会出现“旌幡虽设,不主进退;鼓角虽备,不为号令”的混乱状态。如赏罚不明,不能赏功罚过,就会使勇者不勇、怯者不惧。只有“彰利害以晓众”,才能使“疲者勇,懦者决,进有幸生,退有必死”之志,军队才会产生强大战斗力。

3.“器利而工善”的兵器制造论。曾公亮等人认为,能工巧匠必须要有锋利而适用的工具,才能制造出精致而适用的兵器;精兵只有使用锋利的兵器,才能战胜强敌。士兵如果没有精良的兵器,那就好像赤手空拳一样不能打击敌人。如果披着的铠甲不精致坚密,那就好像赤膊袒胸一样不能保护身体。如果弓弩的射程不够远,那就好像近战兵器一样不能杀伤远距离的敌人。发射的箭镞如果钝秃不能透坚,那就好像没有箭镞射敌一样。因此,兵器是三军发挥勇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制造者必须精益求精,不可丝毫苟且,否则就可能导致作战的失利。曾公亮等人指出,兵器的制造不可泥古守旧,而要不断推陈出新,创制新型的兵器。有的兵器在过去可能是先进的,在新的时代,就显得落后了。因此要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发展,按照“当世兵机”的需要,制造形制新异的兵器。

《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配方

4.“因天财就地利”的筑城法。《武经总要》提出,筑城首先要选择易守难攻的城址,其地理位置要能“因天财就地利,土坚水流,险阻可恃”,否则就不能作为城址。地理位置确定后,还要选择适当的地势,“高不近旱而水用足,下不近水而沟防省”。在这样的地理何置和地势上建筑坚城,就能做到“守则有余”了。建筑城池要节约人力,最好选择在农闲时节,既从容不迫,又能保证质量。只有在敌人逼近而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动用军队紧急筑城。筑城时最好要配套成龙,将城门、重门、插板、瓮城、护城河、吊桥,以及城上的女墙、马面、战棚、敌楼等守备设施一次建筑成功。城墙的高度、底宽、顶宽要依据城址所在的地理、地质条件,按最佳比例进行建筑。在山地筑城,最好在大城所在地的附近,选择因山顺势的制高点,建筑于大城互成犄角的小城。《武经总要》所阐述的军事筑城思想,大抵成了宋元时期筑城的依据。

5.攻守作战方法论。《武经总要》提出,攻城时,攻城器械的运用必须因敌城池的大小、坚固程度、守城兵力的多少和有无外援的情况,也就是曾公亮等人所说的审敌我之强弱、量彼己之众寡而定。攻城战法则是在准备好攻城的器具后,抢占有利地形,集中攻击敌人要害部位,断绝敌人的粮道和退路。

守城时,守城器械要依托坚城进行合理部署,因敌方攻城器械数量、品种的多少而定。曾公亮等人的指导思想是,守城器械要因敌人的攻城器械而制造,做到敌有何种攻城器械,我必部署相应的守城器械,以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最好能做到敌之攻城器械已尽,我之守城器械尚有余。守城战法则是在城外500步内实施坚壁清野,不留一草一木,清除足以遮挡视线的地物;拆除桥梁、填实水井,给敌军生活制造最大限度的困难。其次要加固城防,备足粮草、兵器、灭火器材,多挖水井,以备军民长期坚守。要对士兵进行使用守城器械的训练,使士兵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守城器械的技术和战术。曾公亮等人还提出了以攻为守、以击解围的守城战法。他们认为,守城战的将领,就要善于捕捉战机,充分发挥守城兵力和器械的作用,以奇兵击敌,变消极守城为积极守城。

6.水攻、水战的技战术。曾公亮等人十分重视水攻和水战的技战术运用。他们认为,在特殊条件下,水攻可以起到其他进攻作战所起不到的作用。但是统兵将领也不可滥用水攻,只有在水源高于城墙,河床高于城基的条件下才能运用。如果在平陆地带动用大量人力,挖渠引水进行水攻,那就得不偿失了。即使是引水从高处向低洼地灌淹,也要用“水平”仪测量周围地势的高低,这样才能收到有效的作战效果而不扩大水淹区域。水战也是濒海临江地区不可或缺的作战样式。曾公亮等人要求统兵将领建造大中小各型战船,编成合成舰队,“以楼船大舰为先趋”,以轻疾快速的走舸、海鹘等战船实施冲击,以钩拒、拍杆为武器,以期取得水战的胜利。

影响评述

《武经总要》在论述军事问题时,不再片面追求新原则的创立,以及从各种角度对既往原则的反复阐发,而是把历代兵学经典中对同类问题的论述,加以逻辑整理和编排,再注入本朝的新创见,内容丰富,涉及了战例、军事理论、军事制度、军事技术及其运用,为统兵将领提供了系统的兵学理论。它完善发展了《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开创的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新体例,为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树立了典范,被后来的《武编》、《武志备》等军事百科全书所吸纳。

《武经总要》调整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二者的比例,其中军事技术内容大幅度上升,克服了既往兵书在这两方面畸重畸轻的倾向,使统兵将领在熟谙军事理论的同时,也能掌握军事技术的要领。在军事技术各卷还配有大量绘图,使人们对文中的军事技术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799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