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著作解读

《司马法》作者简介、成书背景与内容概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6日 阅读:227 评论:0

《司马法》

作者简介

司马穰苴,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姓田,名穰苴,即田穰苴,因其任大司马之职,故称司马穰苴。关于他的生平,史书记载不尽相同。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其为春秋末期齐国人。齐相晏婴认为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推荐于齐景公任将军。他治军严整,执法不阿,精于兵法,以战胜晋、燕,名于后世。

成书背景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司经籍志》始著录为司马穰苴撰。然而,根据《史记》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可知《司马法》并非穰苴一人一时之作。

内容概要

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齐国大夫们追论的古者《司马兵法》,二是穰苴的兵法,三是汇集者记入他们所处时代的内容。

《司马法》现在存有五篇,其篇目和主要内容是:《仁本第一》,主要论述战争的性质、目的、起因和对战争的态度,以及发动战争的时机,追述了古代的一些战法;《天子之义第二》,阐述君臣之礼,治国、教民和治军的不同方法,记述了古代的一些作战形式、兵器配置、战车编组、旗语徽章、赏罚制度等;《定爵第三》,主要讲战争的准备、战场指挥、布阵原则、侦察敌情、战时法规等问题;《严位第四》,主要阐述战略战术和将帅指挥,以及胜利后注意事项等;《用众第五》仍是讲战略战术及战场指挥等。

军事思想

1.“相为轻重”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就像《孙子》将许多军事问题概括为“奇正”一样,《司马法》将战争中的诸多因素抽象为“轻、重”这样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掌握战争规律、指挥军队获胜的关键是“筹以轻重”,并由此引发出许多具体的作战原则。如它把战略性的原则指导视为“重”,把战术性的具体指挥视为“轻”,并论述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关系,明确指出:一位军事统帅在指挥作战时,如果只注重“轻”,则陷于实务;如果只注重“重”,又流于空泛。因此,主张轻重相节,不可偏废,但又要有主次之分,即以战略统帅战术,“以重行轻则战”,否则就会打败仗;它把作战地域也分为轻地和重地,轻地为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区,重地为深入敌后的地区,轻地、重地各有其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它把“轻”“重”运用于装备兵器,提出“甲以重固,兵以轻胜”;它还把兵力的多少也区分为轻兵、重兵,认为用兵要轻重相宜,轻利于攻,重利于守,相互依赖,不可独用。它还认识到轻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也就是说,只要兵车和兵器坚固锋利,轻兵也能起重兵的作用。“轻、重”说的另一层含意即是“杂”,通过“杂”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谋取优势。它指出:“行惟疏,战惟密,兵惟杂。”同时,《司马法》在阐明军事原则时,也非常注意从众寡、治乱、进退、难易、因危、强静与微静、小惧与大惧等各种关系中分析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以战止战”的战争观。《司马法》的作者通过对春秋以来战争的分析,认识到要消除当时的混战状态,非用战争不可。所以他极力支持正义战争。他所谓的正义就是指“安人”、“爱民”,如“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强调发动战争应以保护人民利益为前提条件,“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在对敌政策问题上,提出“入罪人之地,无暴神抵,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

3.“以仁为本”的治军理论。《司马法》的治军理论侧重于军事教育,认为“士不先教,不可用也”,提倡以仁、义、礼、智、信、勇来教育和培养军队,主张在教育的内容上要简明扼要,注重制定军法、军礼,强调要申军法、立约束、明赏罚。《司马法》告诫,治军不能用治国的方法,两者大有区别,因而提出了“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的至理名言。即不能把治理军队的一套办法,搬来治理国家和朝廷;同样,也不能把治理国家和朝廷的一套办法,搬来治理军队。如果把治理军队的一套办法,用来治理朝廷和国家,那么民众礼让的风气就会废弛;如果把治理国家和朝廷的一套办法,用来治理军队,那么军人的尚武精神就会削弱,即“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司马法》强调在组建部队时,要重视对将帅的选择。将帅的修养要以“仁、义、智、勇、信”五种美德为标准,做到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平时要以身作则,战时要身先士卒;在遇到危难时要“无忘其众”,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失败的责任要由自己承担,胜利的果实要同大家分享。

4.周密筹划的作战指挥。《司马法》对作战指导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即要求战争指导者在战前需从多方面进行谋划,创造取胜的条件。它指出打仗一要把握有利的天时和时机,二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三要有高涨的士气,四要选择有利的地形,五要有精良的兵器和对各种兵器的搭配使用。这些也就是《司马法》在其“定爵第三”中所讲的“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之“五虑”的要义。在作战中,它要求将帅既要事先考虑周密,制定正确方案,又要注意随时应变,因情而措置,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敌情,对远处之敌,要派出谍报人员,对临近之敌,要注意观察敌军动静,了解其变化,打击其薄弱之处。提出在敌犹疑、仓猝、受挫、畏惧以及谋划未定等情况下进行袭击的原则,并在作战指导上强调“智”、“勇”、“巧”,指出指挥者要“不复先术”,即不能重复用同一计谋而被敌人抓住规律使自己陷入被动。

《司马法》影印件

影响评述

司马穰苴虽然已是25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但是包容司马穰苴兵学观点在内的《司马法》,却受到后人的推崇,在兵学界受到重视,享有盛名。史学家司马迁称道《司马法》“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唐代名将李靖更认为《司马法》是中国兵学的总源头,称“今世所传兵家者流,又分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种,皆出《司马法》也”。《司马法》是我们研究古代战争,弘扬中华民族2500多年军事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关于三代的军赋、军法等军制资料为其后制订军队法令条例提供了依据,并被许多史家和兵家所征引。它的许多关于战争的锦言妙语广为传播而成为军事名言。它居安思危的国防观,瓦解敌军的作战指导,对后世起到了重大教育和指导作用。它在论述战争和军事问题时,所迸发出的许多朴素辩证法思想的火花,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uzuo/20221279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