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元史·刘秉忠列传《君臣相得》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05 评论:0

刘秉忠,字忠晦,原名刘侃,后因信奉佛教,改名为子聪,出仕后才改名为秉忠。他的曾祖父曾经出仕金朝,担任过邢州 (今河北邢台) 节度副使,因此将全家迁移到邢州,从此刘家世代居住在邢州。成吉思汗十五年 (1220),木华黎攻克邢州,设立都元帅府,刘秉忠的父亲刘润被任命为副都统。邢州战事平息后,改任为州录事。

刘秉忠天生风骨奇特,他八岁进入官学,每天能默记数百字。十七岁时,出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久而久之,性情疏懒的刘秉忠忍受不了小官吏生活的困顿,一天,他放下手中的笔感叹地说:“大丈夫生不逢时,不如隐居山中以全气节。” 于是他挂冠而去,隐居在武安山中。不久,他又投入天宁寺中为僧。

乃马真后元年 (1242),禅宗高僧海云禅师奉忽必烈之诏前往和林漠北。经过云中时,听说刘秉忠博学多才,就邀请他一同前往。刘秉忠和忽必烈会面后,回答佛法大意让忽必烈非常满意。此外,刘秉忠博览群书,对于《周易》 和邵雍的 《经世书》 都很有研究,至于天文、地理、历法、阴阳卜卦之类的学问更是无不精通,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握如同熟悉自己的手掌一般。忽必烈非常喜爱刘秉忠,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谋士。后来,海云禅师返回南方,刘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的府邸之中。贵由汗元年(1249),刘秉忠的父亲病死,他返回邢州奔丧,忽必烈赐给他一百两黄金作为丧葬费用,并派人将他送到了邢州。服丧期满后,秉忠又回到了和林。海迷失后二年 (1250),刘秉忠根据自己对天下大势的了解向忽必烈上万言书,向其阐明了 “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的主张,然后就户口逃亡、官员课税、刑法教令等问题充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为日后忽必烈施行汉法打下了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50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