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新唐书·孔颖达 欧阳询列传《大儒孔颖达》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15 评论:0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氏。他八岁从师学习,一天能背诵千余言,还能默记住《三礼义宗》。长大后,他理解了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等书。孔颖达善于写文章,精通礼法。他曾经拜访同郡人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比较怠慢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时,刘焯十分惊异,立刻改变了态度,对他非常佩服。

隋朝大业初年,他因为通达经学,被授予河内郡博士的职位。隋炀帝召集天下的儒官,在东都汇聚,下令国子秘书学士讨论经学义理,当时孔颖达年龄最小,却脱颖而出,辨析义理最为精微深邃,那些年老的儒学耆宿感到很羞耻,就暗中派人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里才得以幸免。后来他授补为太学助教。隋末社会动荡不安,于是他到虎牢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后,他被任命为文学馆学士,后来擢升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孔颖达被封为曲阜县男,并转任给事中。当时皇帝刚刚即位,孔颖达多次进献忠良之言。皇帝问:“孔子说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 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要谦虚。自己虽然有才能,却仍然向没才能的请教,询问自己不明白的事情; 自己虽然博学多闻,却仍然向寡学之人虚心学习,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自己虽然已经得道,外表却一无所知。不仅仅平民是这样,做君王的,也应该拥有这种品德。倘若倚仗地位尊崇,炫耀自己的聪明,因为有才能而肆意放纵,君臣就会互相离心离德。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灭亡,无不都是如此。” 皇帝称赞他讲得好,授予他国子司业,一年多后,兼任太子右庶子。他与众多儒者议论历法和礼仪等事情时,大多采纳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有功,他被加授散骑常侍,并赐予子爵。

皇太子让孔颖达撰写《孝经章句》,他借此书尽力讽谏,规劝太子的过失。皇帝知道他多次批评太子的过失,于是赐给他一斤黄金,以及上百匹绢布。很久以后,他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充任太子的侍讲。皇帝亲自到太学,参加学生祭祀先圣的典礼,又命令孔颖达讲说经学,讲完以后,他进献了 《释奠颂》,皇帝下诏褒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些不法之行,孔颖达就直言切谏,有人劝阻他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当面严厉地批评他。”孔颖达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为此而死,也无所悔恨。” 此后,他依然恳切地规劝。后来辞职,死后陪葬昭陵,被追赠为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同时接受诏令,撰写 《五经》义理上百篇,称为 《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此书虽然包罗万象,极为广博,但其中难免有些谬误,博士马嘉运驳斥其中的谬误,甚至加以嘲讽讥毁。皇帝下诏命令重新裁定此书,但始终没有完成。永徽二年,皇帝下诏让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核订正此书,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对此书加以增删,并予以颁布流行。

开元通宝·唐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41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