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宋史·王安石列传《宦海浮沉》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08 评论:0

熙宁七年 (1074) 春天,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神宗皇帝愁容满面,上朝时不停地叹气,开始怀疑大臣们所说的反对新法的话都是对的,于是想要停止变法。王安石当然不答应,他赶紧上书说:“水旱灾害是常会发生的事,就算是尧、汤时代也不能避免,这事不值得陛下如此忧虑,我们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 神宗生气地说:“这怎么会是小事?我之所以感到恐惧,正是因为没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现在对于新法,人们都唉声叹气,甚至有人因此说出对朝廷不恭敬的话。从亲近大臣到皇后家族,没有人不说新法有害。两宫太后声泪俱下,担忧京城里会发生动乱,认为天旱使朝廷更加失去了人心。我能不担忧吗? ”

郑侠上奏疏,把所见到的流民扶老携幼的困苦情状,画成图进献给神宗,并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招致的。罢免王安石,上天一定下雨。” 慈圣、宣仁两位太后也痛哭流涕地对神宗说:“王安石扰乱了天下。”有这么多反对声,神宗渐渐地也开始怀疑王安石,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

当时,吕惠卿正在服丧,暂时离开了朝廷。等他服丧期满后,王安石早晚不停地举荐他担任参知政事,又要求韩绛代替自己。这两个人是王安石的坚定支持者,上任之后仍继续施行王安石的新法,没有丝毫改变。为此,他们俩还分别得到一个绰号:韩绛叫 “传法沙门”,吕惠卿叫 “护法善神”。然而,吕惠卿虽然表面上还是唯王安石马首是瞻,但实际上是想自己掌握大权,害怕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找机会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试图陷害王安石。韩绛觉察到吕惠卿的用意,秘密上奏皇帝请求召回王安石。

熙宁八年 (1075) 二月,王安石再次担任宰相,接到诏令后,他立即赶到京城。这时,王安石与吕惠卿之间的互相猜疑更加明显了。吕惠卿被人弹劾,在家等待皇帝的处理。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暗示御史中丞邓绾再次弹劾吕惠卿,说他和华亭县知县张若济共同犯法谋私利之事,要求立案审查他们。

宋人科举考试图

宋代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后,不需再经吏部考试,便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宋代重视文人,相臣多出自进士。

这个案子久久未能成立,王雱就把它交给门客吕嘉问、练亨甫共同商议。这两个人取来邓绾所列举的吕惠卿的事,夹杂在其他的判决书中断案,王安石不知道这件事。有人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吕惠卿,吕惠卿又报告给神宗,并控告王安石说:“王安石完全抛弃了先儒们的教诲,违背君命,假传号令。一年之间干了许多恶事,纵然是古代丧失志行、倒行逆施的人,恐怕都不会像他这样恶劣。” 吕惠卿还揭发王安石在私人书信中写有 “不要让皇上知道” 的话。神宗把这些材料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分辩说没有这些事,回家问王雱,王雱只好承认,王安石责备了他一番,王雱愤怒怨恨,背上的疽发作而死。

王安石再次任宰相后,身心俱疲,多次托病请求离职。等到儿子王雱死去后,他更是悲伤得不堪承受,极力请求解除宰相职务。神宗也越来越讨厌他,于是再次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元祐元年 (1086),王安石去世,终年66岁。

王安石还没有显贵时,就已经名震京城。他天性不喜欢华衣美食,自称最为节俭,有时候衣服脏了也不洗,脸上脏了也不洗,人们都认为他很贤能淡泊,而蜀人苏洵却说:“这是不近人情的做法,像这种人很少有不奸诈邪恶的。”

王安石性格倔犟,遇事不论对错,都非常自信,他决定了的事就从不改变。关于实行变法,他与朝中大臣争辩得不可开交,而他往往引经据典,大发议论,动辄数百言,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学,人言不足忧。”他执政期间,几乎把朝廷内外德高望重的大臣都罢免完了,而大多提拔一些浮浅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403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