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宋史·苏轼列传《治理西湖》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02 评论:0

虽然好不容易回到了朝廷,但苏轼正直的性格始终没变。他还是常常议论一些敏感的时政,结果又得罪了许多当权的人。元祐四年 (1089),苏轼再次 “自觉” 地请求调到外地任职,这次,他来到了杭州,担任太守。

苏轼到杭州时,正遇上当地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当地要交纳的大米的三分之一,大力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苏轼又下令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条大街小巷去治病,救活了许多贫苦无依的人。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苏轼拿出自己的积蓄中的五十两黄金,建造治病场所,购买粮食,来收治病人,防止疫情扩散。

杭州本来就接近大海,因此造成当地的泉水又咸又苦,居民苦不堪言。唐代杭州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修建了六座井,百姓才用上了充足的水。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京杭运河,从运河又流入田亩,可以灌溉一千顷田地,百姓因此富裕起来。西湖水中有很多水草,从唐朝到五代,原本每年都要治理这些草,但宋朝立国后,就停止了这项工作。渐渐地,这些水草都快长成一片田了,西湖剩下的水面几乎没有多少了。运河失去了西湖水的补给,只能从钱塘江的潮水中引水。快要干涸的西湖又给运河带去了大量淤泥,每三年就得淘一次,成为百姓的一大祸患,六井也几乎荒废了。

苏轼来到杭州后,决心下大力气治理西湖。他看到茅山有一条河专门容纳钱塘江中的潮水,盐桥有一条河专门容纳西湖水,就疏通这两条河来通航运。他又修建了堤堰闸门,作为积蓄和排泄西湖水的枢纽,从此,钱塘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杭州城内。苏轼还命人修复了六井。吴地的人擅长种菱,种菱必须要及时除草,没到春天时就把菱田里的草拔得干干净净。苏轼吸取这个经验,就招募人在西湖中种菱,从此湖中再也没有水草了。苏轼还在西湖上修筑了一条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便于来往行人通行。堤筑成后,又在上面种了木芙蓉、杨柳,远远望过去,像图画一样美。为了纪念苏轼的功劳,当地人把这条长堤叫做 “苏堤”。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401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