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宋史·苏轼列传《乌台诗案》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43 评论:0

苏轼担任湖州 (今属浙江) 知州时,看到有些政事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不敢直接说,就写了一些诗,语气含有讽刺的意味,希望能警醒执政者。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取苏轼送交朝廷的《湖州谢上表》中的语句,加上他写的这些诗,说他是在诽谤皇上的新政,把他抓进了御史台监狱。因为御史台又叫 “乌台”,所以这个案子被称为 “乌台诗案”。抓苏轼的人本想将他处以死罪,于是四处给他罗织罪名,但很久都找不到合适的罪名,最后只得关了他四个月。神宗怜惜苏轼,等他从监狱出来后,就任命他为黄州 (今属湖北) 团练副使。苏轼来到黄州,和当地的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非常怡然自得。他还在城东的一处坡地给自己盖了间房子,从此便自称 “东坡居士”。

黄州寒食诗贴·苏轼

据说这两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苏轼便作了这两首五言诗。

元丰三年 (1080),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但常常被当权的人阻止。神宗曾对宰相王珪、蔡确说:“编撰国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可以叫苏轼来做这件事。”王珪面有难色。神宗便退一步说:“如果不能让苏轼写的话,就暂且让曾巩写吧。”曾巩写完一篇《太祖总论》后,献给神宗看,神宗看后不太满意,于是亲自写了一道圣旨,叫苏轼移居汝州 (今河南临汝),其中说道:“苏轼贬斥在外地,反省自己的过错,过了几年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认识,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朕不忍心将他抛弃不用。” 苏轼到底有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 “错误”,这个问题恐怕神宗并不清楚,但他愿意这样为苏轼开脱,好堵住其他大臣的嘴。苏轼还没到达汝州时,向神宗上书说自己饥寒贫穷,在常州有田产,希望到那里去居住。他早上呈上奏折,当天晚上神宗就批复答应了他。

苏轼在前往常州的路上,路过金陵,见到了王安石。两人交谈时,苏轼责备他说:“动不动就发动大的军事行动、大兴牢狱之灾,这正是汉、唐灭亡的预兆。我们的祖宗以仁厚治理天下,正是希望能改变这些。现在朝廷连年不停地对西夏用兵,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就不能给朝廷说句话制止这些行为吗? ” 王安石当时也被罢免了宰相职位,离开了朝廷,他就说:“这两件事都是现在做宰相的吕惠卿发动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话? ” 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一般人对君主的做法。但皇上对待你可不是一般的礼遇,你对待皇上,难道就不能突破常礼吗? ”王安石被他这么一刺激,冲动地大声说:“谁说我不说话?我王安石当然有话要说。” 话音刚落,王安石大概又有些后悔,便又说:“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就进了你苏子瞻的耳朵吧,能不能进皇上的耳朵就先不说了。” 虽然决定要说话,但王安石还是有些跑题,并没有直接回应苏轼让他说的话,而是谈到人的修养,说:“人必须知道,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能因此去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这样才可以算是个好人。”苏轼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君子们,都争着减少半年的考察期,恨不得马上升官发财,即使是杀人的事也能做得出来。” 王安石听了笑笑,一句话也不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40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