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宋史·包拯列传《巧断疑案》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阅读:135 评论:0

包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很小就刻苦研读经典,有致仕的理想,并在28岁那年考中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包拯被封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 (今江西永修) 知县。包拯是个孝子,当时他的父母年事已高,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远游” 的教诲,推辞不去就职,坚持在家照顾父母。后来,他又调任和州 (今安徽合县) 监税,离家乡更远,父母更不愿随行,于是包拯干脆彻底辞官回家,一心奉养父母。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坟墓旁盖了一间房子,住在里面守孝。一直到守丧期满,他仍然徘徊不忍离去,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去远方做官,就很难再回到这里祭奠父母了。邻里乡亲看到包拯这样孝顺,非常感动,但也不忍心看着这个好孩子因此耽误了前程,就多次劝他去外地做官并不代表不孝,还可以经常回来看看,将来光宗耀祖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等等。就这样劝了他许多次,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任,做了天长 (今属安徽) 知县。

作为一方父母官,最基本的工作便是断案。在知县任上,包拯断了一个奇案,从此声名远播。有一次,有个人偷偷割掉了别人家的牛舌,牛的主人前来投诉,包拯没有直接受理这个案子,而是对牛的主人说:“你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卖掉。” 不久,又有一个人来县衙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包拯不慌不忙地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过来告他的状? ” 这个人一听,十分惊恐,立刻就服罪了。

包拯调任端州 (今广东肇庆) 知州,升迁为殿中丞。端州这个地方出产上好的砚台,以前的州官往往借进贡的名义,从这里索取几十倍的进贡量去赠送权贵。包拯为了杜绝这种不正之风,就规定当地做砚台的人只做出足够进贡的数量,从而让那些有私心的人无法得逞。包拯在端州当了一年的官,离开的时候没有带回来一方端砚。

在外交上,包拯反对一味求和。他曾向皇上进言说:“国家每年给契丹大量财物来求和,这不是抵挡敌人的办法。我们应当训练一支强大的军队,选任有谋略的将领,致力于加强边境防务。” 有一次,包拯出使契丹,契丹主授意接待的官员刁难他,问道:“你们最近在雄州(今属河北) 城开辟了便门,是不是打算引诱我们的叛徒,刺探我们的边防情报? ”包拯正色反问道:“你们不是也在涿州 (今属河北) 开辟了便门吗? 难道刺探情报一定要用开便门的方法吗? ” 这位官员无言以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38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