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旧唐书·魏徵列传《直言敢谏》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0日 阅读:121 评论:0

太宗刚刚即位,励精图治,多次在内室召见魏徵,询问他的意见。魏徵有治国之才,且性情耿直,无所畏惧。对于他的意见,太宗都欣然采纳。魏徵也很高兴遇到了知己,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年即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做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徵今后要远避嫌疑,以免惹出类似的麻烦。魏徵于是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的前途,就无法预料了。” 并请求太宗让自己做良臣而不是做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的区别,魏徵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这是良臣;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这是忠臣。” 太宗很赞同他的话。

贞观二年 (628),魏徵升任秘书监,参与朝政。魏徵因为战乱之后,典章杂乱,上奏召集学者校定四部书。于是几年之间,府库的图书典籍,得以完备。

一次,太宗在丹霄楼上宴请群臣。酒兴正酣,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徵、王珪过去为太子效力,现在我能提拔任用他们,可以说无愧古人了。但是每次魏徵进谏,如果我的意见和他不一致,他就不马上答应,这是为什么呢? ” 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有不妥之处,才会论辩进谏,我怎能随便答应? ”皇帝问为什么不能当时答应下来,然后再陈奏讨论,魏徵回答说:“往日舜帝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背后才说其他的意见。’ 所以我不能那样做。” 皇帝大笑着说:“人们说魏徵举止轻慢,我觉得他很好。”魏徵拜谢说:“这是因为陛下擅长纳谏,否则我怎敢屡次冒犯龙威? ”

魏徵自认为对国家无功,仅仅因为擅长辩说就参与朝政,担心自己骄傲自满,后来因眼病多次奏请辞让相位。太宗说:“金子只有经过精心冶炼并锻造为器具,才会被人们所喜爱。我就好比是金子,你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你虽然有病,但尚未衰老,怎能就这样告退呢? ” 后来,魏徵又当面请求,太宗不得不顺从他的心意,拜授他为特进,让他主持门下省的事务。

魏徵字帖

魏徵精书法,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曾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

魏徵又呈上四篇奏疏,陈说得失。太宗读过奏疏后,亲自下诏嘉奖,一一采纳。他曾经对长孙无忌说:“朕刚即位的时候,有人上书说皇上得独自掌管大权,不能委任群臣属僚,又有人主张耀武扬兵,威慑降伏四方,只有魏徵劝我‘息武兴文,广施恩德’。我听从他的建议,结果天下安宁。偏远之地的君长,都来朝贡,从异域前来的使者络绎不绝,这都是魏徵的功劳啊。”

贞观六年 (632) ,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只有魏徵表示反对。唐太宗问他:“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够高,国家还不够安定? ”魏徵回答说:“陛下虽然德行功业都已具备,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百姓的生活尚未恢复,仓库也不丰实。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比如一个人病了十年,经过治疗,病固然好了,却已是皮包骨头,如果要他负重前行,每天走一百里,怎么可能呢? 隋朝的战乱不止十年,您是良医,已经将疾病治好,但现在就向天地报告大功告成,实属不妥。况且陛下封禅,万国的使者和远夷的君长必然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他们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 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干呢? ” 太宗无言以对。右仆射的职位空缺,太宗想让魏徵担任,魏徵坚辞不受。

皇太子李承乾言行不谨,缺乏德行,魏王李泰却日益受到恩宠,内外百官都有疑虑。太宗听说后非常厌恶,对侍臣说:“当今的朝臣,数魏徵最为忠诚正直,我让他去辅佐皇太子,免得天下人说闲话。” 贞观十六年,拜授魏徵为太子太师。魏徵自称有病辞让,太宗下诏答复说:“我知道你有病,你可以卧床辅助他。”

木牛车·唐

这件唐代木牛车属随葬品,为缩小的车模,造型写实,木牛略显幼稚、笨拙,但不乏憨态可掬之状。比例结构较为准确,木质肌理非刻意雕制,棚骨用竹片弯制而成,简洁清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36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