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三国志·荀彧 荀攸 贾诩传《谋国咨政》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0日 阅读:159 评论:0

兴平元年 (194),曹操东征陶谦,留荀彧掌管事务。当时,张邈和陈宫欲举兖州投降吕布。吕布到的时候,张邈派人对荀彧说:“吕布是来帮助曹操打陶谦的,应该供给他们军粮。”荀彧知道张邈作乱,当即分兵防备,派人召还东郡太守夏侯惇。

当时,曹操的主力部队都去攻打陶谦了,而留守的将领又多数跟随张邈、陈宫。豫州刺史郭贡带兵数万来到兖州的鄄城之下,人们以为他是吕布的同谋,无不畏惧。郭贡求见荀彧,夏侯惇等人阻止说:“您现在是一州的镇守者,去了一定有危险,不能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从前没什么交情,现在这么快就来了,一定是还没拿定主意。趁着他没定的时候我去说服他,就算他不肯帮我们,也可以保持中立;如果我们现在怀疑他,他一怒之下就会站在吕布一边了。” 后来,荀彧面见郭贡,毫无惧意地告诉他:“鄄城并不是好攻打的! ” 郭贡便带兵离开了。接着,荀彧听从程昱的计策,又保住了范城和东阿。

陶谦死后,曹操再次计划攻取徐州,然后再对付吕布。荀彧建议道:“从前汉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这都是稳固根基,然后收复天下的做法,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坚守,所以他们虽然一时失利,却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对于您来说,兖州是最重要的。河、济是要地,如今虽然破败,但还可以自保,这是您的关中、河内,一定先要安定这里。现在若是分兵东击陈宫,陈宫一定不敢向西。打败吕布后,我们向南联合扬州,共同讨伐袁术,势力可及淮水、泗水。如果您现在东征,多留兵则前线不够用,少留兵则势必导致人民守戍,没有人砍柴收获。吕布乘虚而入,民心涣散,除了鄄城、范、卫之外,其余都难保,兖州就再不是您的了。如果这个时候您还不能攻克徐州,那您该在何处安身?再者,陶谦虽然死了,但徐州也不是那么好攻克的,他们记得曾经败于将军您之手,则必然相互结盟。现在徐州的麦子成熟了,他们一定固守城池,烧光粮食来抗拒您。您若是攻城不克,又得不到什么,不出十天,则十万将士未战先疲。您先前征讨徐州,对当地人过于威严苛刻,徐州人想着父兄的耻辱,一定各个死守,不肯投降。凡事要弃此得彼,以大易小,以安易危。权衡形势,现在三者对我们都不利,您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最终曹操听取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抓紧战机,抢收麦子,储备粮食,积蓄实力。

献帝从河东回归洛阳的途中遭遇劫难,荀彧建议曹操说:“从前,晋文公逢迎周襄王,于是诸侯无不跟随他;汉高祖与项羽争锋时,为义帝戴孝,而得到天下人心。当今天子遇难以来,您首先起义兵,因为山东的兵乱未能去关右迎奉天子,但还分派将领冒险见天子,您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天子那里,您素来的志愿便是匡扶天下。天下百姓思念天子,因此逢迎天子是顺应民心的事情,至公至德,那些叛逆的人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于是,曹操逢迎天子到许。

荀彧

论起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当排在第一位,他为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多次修正战略方针,是曹操得以建立功业的最大功臣之一,最后却因反对曹操称国公而受到猜忌,忧郁而死。

曹操将与袁绍决战,却又担心力有不逮,荀彧便对曹操说:“自古以来,决定成败的因素是人的才智和度量。袁绍表面宽厚,内心猜忌,您豁达不拘泥,唯才是用,在度量上,您胜过袁绍;袁绍迟疑少决断,后知后觉,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智谋上,您胜过袁绍;袁绍治理士兵宽大松弛,没有军法,人数虽多,但很难调动,您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士兵虽少,却都能赴死,在武这方面,您胜过袁绍;袁绍发迹靠的是家世,装作很有智计的名士模样,所以归附他的也都是没有真本事的人,您以仁义待人,以诚心相待,不伪饰,恭谨俭朴,而对有功的人却毫不吝啬,所以天下真正有本事的人都能为您所用,在德这方面,您胜过袁绍。您有这四个优势辅佐天子,正义之师,谁敢不从,袁绍再强也是枉然。”曹操听后很高兴,之后又听从荀彧的建议,先平张绣,再灭吕布,剪除后顾之忧。

建安三年 (198),曹操与袁绍对峙。孔融提出袁绍手下谋士猛将无数,难以战胜,荀彧则分析道:“袁绍谋士田丰刚烈而容易犯上,许攸贪婪,审配专断无谋,逢纪刚愎自用。审配和逢纪留守,如果许攸的家人犯法,他们绝不会纵容,这样许攸就会变节。至于颜良、文丑都是匹夫之勇,一战可擒。” 后来的官渡之战,果然像荀彧预料的一样。

曹操平定北方后,有人建议曹操恢复上古时期的九州,荀彧力阻,曹操便作罢了。

建安十七年 (212),董昭等人奏请曹操称国公,加九锡。荀彧认为曹操本来兴的是义兵,怀的是忠贞赤诚之心,不该如此僭越,这使得曹操对他心生不满。当时正值征孙权,曹操让荀彧前往谯县劳军。曹操兵至濡须(今安徽无为北),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因忧虑而亡,终年50岁。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263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