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汉书·张释之 冯唐传《妙答治罪》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0日 阅读:96 评论:0

某日,张释之随文帝去视察文帝百年之后的陵寝——霸陵。文帝感伤地对群臣说:“用北山坚石做外棺,把石椁的缝隙填满,再用漆粘合起来,难道还能打得开吗?” 文帝身边的近侍都说:“好。”只有张释之上前说:“如果它里面藏有很多能引起贪欲的珠宝,那么即使封闭南山作为外棺,还是会有缝隙的;如果薄葬而没有能引起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棺,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 文帝称赞张释之,并提升他为廷尉。

不久,张释之又随文帝外出。车子经过中渭桥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从桥下仓皇地跑出来,惊吓了文帝的马车。文帝派人抓捕此人,并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接手审理这个案件,才发现原来那个人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得知皇上的车马要经过,赶紧躲在桥下。过了许久,他以为车马已经离开,便跑了出来。张释之将实情禀报给文帝,并说会依法向此人处以罚金四两。文帝非常生气,说:“这个人使我的马受惊,如果马是烈马,岂不是会使我受伤?” 张释之解释道:“律法是天子和百姓要共同遵守的。现在依律令只处以罚金四两,陛下却要重判,这是告知天下百姓各地的律法轻重不一。” 文帝听后沉默许久,认为张释之说得有道理,便认可了他的做法。

有人偷盗高帝庙的玉环,小偷被捕后,文帝将他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依法判处其死刑。文帝很生气,认为这样一个丧尽天良的小偷应该诛灭三族。张释之却脱下帽子解释道:“按照律法规定,这样判处已经是极限了。再说,斩首与族灭都是死罪,但以逆顺的轻重为依据。如果这样的罪需要诛灭三族,那么假设有一个愚民不小心拿了长陵上的一捧土,陛下又该如何治他的罪呢? ”文帝听后跟太后商议,最后同意了张释之的处决。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张释之自知以前得罪过景帝,怕大祸临头,便借口生病请假。他想辞职离开,又怕会招惹更大的刑罚;想进宫面圣谢罪,却又不知道走什么门路。后来,他采纳王生的计策,终于面见景帝,当面道歉。景帝没有责怪他,又留他在身边侍奉一年多,最后将他降为淮南王相,其原因仍是以前得罪景帝那点事。

张释之

张释之事文、景二帝,以执法公正闻名,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时人称赞“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301521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