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祖冲之与新历法的诞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02 评论:0

丰富的南北朝天文资料及若干重要天文现象的发现,使得过去沿用的历法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修改历法也就成了既可能且必要的事情。伟大的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在历法改革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祖冲之,字文远,出身于南朝刘宋的一个官员家庭。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专攻数术、搜炼古今”,“博访前故,远稽昔典”,致力于天文和数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天文探索中,他一方面考察了大量的文献记录,另一方面又亲自进行大量观测和推算。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何承天所编的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许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三度,冬至、夏至已差了一天,五星的出没已差40余天,于是他着手编撰《大明历》。

在《大明历》的编纂中,祖冲之把岁差因素考虑进去。由于他所依据的天文资料不是十分准确,因而推算的岁差值也偏差较大。他认为岁差导致冬至点每45年11个月偏移一度。这个数值比虞喜的数值更加不准确,但考虑岁差毕竟是历法制订方法的重要改革。祖冲之还大胆修改了沿用近千年的闰法。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份划分是以月亮的盈亏为标志的,每个盈亏变化周期(朔望月)的长度即一个月的长度。这样一回归年中就包含12.37个朔望月,存在 一个尾数,闰法就是调整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日数的方法。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我国便采用了19年置7闰的闰法,这一方法虽将回归年周期与朔望月周期调整得较好,但闰数无疑是太多了。北凉的天文学家赵��首次提出了600年间置入221闰月的闰周法,但此法未被何承天采纳。 祖冲之则大胆吸收了赵��的合理之处,提出了他自己的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祖冲之的闰周精密程度极高,按照他的推算,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1 日,与今天的推算值仅相差46秒。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祖冲之像

祖冲之在行星天文学方面也有多项成就。在汉代之前,我国天文学家就知道岁星(木星)的恒星周期(以恒星背景为准的运行周期,本质上就是行星绕日公转周期)为12年,司马迁的 《史记》中就载有这一周期的数据。人们认为每年木星在恒星背景上运行1/12周天,每12年正好运行一周天。汉代刘歆发现岁星周期实际上不足12年,就是说每12年木星必定运行一周天有余。他提出每144年要超过1/12周天。祖冲之认为每84年木星就会多运行1/12周天。刘歆实际上算出了木星周期为11.92年,祖冲之则将这一周期精确到了11.858年。而据现代观测,木星实际周期为11.862年,可见祖冲之的数据较前人更为精确。《大明历》中还给出了五大行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即行星两次经过日地连线的周期),误差最大的不超过1/100日,木星、水星的会合周期与今值差不多密合。更令人惊叹的是,祖冲之在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的同一交点的时间(即 “交点月”)长度为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仅相差十万分之一日,即不到1秒。由于日食、月食(统称交食)都发生在黄白交点附近,所以祖冲之的交点月长度对于日月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祖冲之在公元462年即已完成了《大明历》,然而新历法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保守势力坚持 “古人制章”“万世不易”,甚至认为古历即使有错也不能改。面对权势,祖冲之写道: “愿闻显据,以窍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这不仅体现了他的优秀个人品质,也道出了科学的根本特征,即一切应由事实来裁判,而不是由权威来定夺。由于保守势力的强大和改朝换代的缘故,在祖冲之的有生之年,《大明历》始终未能施行。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510年),即祖冲之去世后10年,经他的儿子祖暅的努力,大明历才得以颁布。这时大明历已编成近50年。一位罗马诗人曾说:“作品需搁置九年方可问世。”哥白尼曾感慨自己的《天体运行论》搁置了“不只一个九年而是四个九年”,而祖冲之的成就被搁置了五个九年有余。中外早期科学事业内容虽不相同,但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9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