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中华多民族的源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9 评论:0

今日中国56个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形成于13世纪北方蒙古高原,其先民则可追溯到更早时期的北方室韦部族;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三个关系密切的森林民族,其先民也都是室韦的一部分。室韦即森林人的意思。满族与赫哲族的先民是历史悠久的女真人。能歌善舞的朝鲜族,其先祖可上溯到古老的夫余、高句丽。人口较少的锡伯族,最早活动于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后来移居到嫩江、松花江流域,直到明末清初都主要是 一个渔猎民族。以后迁居辽宁,逐渐过渡为农业民族。

在西北地区,回族是 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回族是中国较年轻的一个民族,它主要是在元明时期,由域内外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发展中逐渐融合而成的。主要聚居于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其族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是元明时期的畏兀儿,唐宋五代时的回鹘以及更早时候的回纥; 一是新疆地区的原始居民。裕固族的祖先,也可追溯到古老的回纥——东部铁勒的一个部落。集中在新疆地区的另一个少数民族哈萨克族,其族源可追溯到从公元前2世纪就生活在新疆北部及伊犁河流域的乌孙部落联盟。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到明代最后形成哈萨克族,融入了突厥、回纥等许多游牧民族或部落的成分。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山区的柯尔克孜族,最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作 “鬲昆”,汉魏时称为 “坚昆”,南北朝至隋时称为 “结骨”、“契骨”、“护骨”等,唐宋时称为“黠戛斯”、“纥里迄斯”,蒙元时称为“吉利吉思”,清代称“布鲁特”。所有这些,都是柯尔克孜族族称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汉文译音。

塔吉克族的最早先民,是公元前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东部伊朗语的部落。所以,塔吉克族的语言,属于印欧语族东部伊朗语支。乌孜别克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中亚古代的粟特人、花喇子模人、大夏人、费尔干人等。这些中亚古代民族,在公元6世纪前后,曾接受突厥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公元8至10世纪又曾融合了大量的阿拉伯人。到13世纪,蒙古族在中亚地区建立起钦察汗国,将这些古代中亚民族统一起来,统称为乌孜别克人,作为族称,沿袭至今。塔塔尔族的族源可追溯到鞑靼。鞑靼是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在唐代以后渐渐成为强大的部落。东乡族的族源主体,来自 13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色目人,与蒙古军队在西北地区的军事屯兵活动密切相联。土族,是以历史上的吐谷浑人为主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先后吸取了部分羌、藏、蒙古、汉等民族成分形成发展而来的。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 一个部落分支的后裔,原住唐代中国境内,后西迁中亚,元代时又东返中国,定居青海。撒拉族定居后吸收了当地藏、回、汉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单一民族。保安族,原是13世纪后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一带驻军垦牧的已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他们长期与当地回、东乡、撒拉各族交往、通婚,逐步形成保安族。俄罗斯族,是欧罗巴人种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自 18世纪以来,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居中国,他们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某些特征。

在西南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土着民族。藏族先民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唐宋时的汉文史籍称之为“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 称“西蕃”,称西藏为“乌斯藏”,清初改称 “藏蕃”、“藏人”。与藏族关系密切的门巴族,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在历史上曾使用藏历、藏币,许多人都懂藏语,受藏族文化影响较深。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很早就属于中国西藏的一部分,门巴族1000多年来一直受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权的统治。珞巴族过去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因为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珞渝地区属于喜马拉雅山区南麓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地势复杂,使得珞巴族和外部接触很少。藏、门巴、珞巴三族关系密切,其族源均可上溯到远古羌人。羌族是一个古老的西部民族,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即传说中的中国农业的始祖 “神农氏”,这是羌人中最早转向农业生产的一支。羌人分成许多部分,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现代羌族的主要成分。现在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其族源最早都可以追溯到远古羌人,例如隋唐时期的乌蛮、白蛮,就是从远古羌人演化而来的。其中乌蛮的一部分成为纳西、哈尼、傈僳、拉祜、基诺等民族的先民,大部分成为彝族的先民。白蛮就成为今日白族的直系祖先。居住在云南的景颇族,是在古代从西北康藏高原迁入云南的,从语言系属看,景颇族与古代氐羌部落集团也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普米族和怒族的先民也可辗转追溯到远古羌人支属。

居住在云南独龙河谷的独龙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他们自称“独龙”,又聚居于独龙河谷,定名为独龙族。佤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的先民,都是汉代居住在哀牢地区的濮人,又称哀牢人,到唐宋时,称为“扑子蛮”,到元明清各朝,又称作“蒲蛮”、“蒲人”等,并逐渐演化形成不同的民族。在民国时,佤族称卡瓦,布朗族称布朗或蒲满,德昂族称崩龙。阿昌族,其先民原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约公元2世纪后,分两支辗转迁移,经过几个世纪后,定居在现在的云南省西部。

广大的南方民族在先秦时代被泛称为越、百越。今日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族源,都可追溯到百越。如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仫佬族、黎族、仡佬族、京族等。其中黎族先民是海南岛的最早居民,是海南岛出土的新石器遗物的主人。

土家族的先民是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记载的古代巴人,秦汉以后,有关土家族的记载史不绝书。苗族、瑶族、畲族的先民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南蛮。苗族族称古老,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宋代以后,苗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瑶族的先民是由南蛮的一支发展而来的莫徭。散居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的畲族,其先民早在公元7世纪初就已从广东潮州凤凰山迁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生息繁衍。到13世纪南宋末年,汉文史书上正式出现“畲民”之称。台湾高山族的来源则是多源的,其中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沿海古越人的一支,同时融合了部分来自马来以及小琉球等群岛的土着。

汉族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地球上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作为中国稳定的主体民族,是在秦汉之际,以华夏族为主,兼融同化其他部族发展演变而成的,其族称得名于汉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