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食俗的重大特点之一,便是使用筷子。相传早在殷商时代,就已使用筷子。《韩非子·喻志》中有“昔者纣为象箸”,意思是,当时的殷纣王使用的是象牙筷。《礼记·曲礼上》说:“羹之有菜者用夹,其无菜者不用夹。”讲的是当时人用羹时,有菜用夹,无菜不用夹。那么,先人是如何发明用筷的呢?周作人有过一个分析。他说:“上古茹毛饮血,还是吃生肉的时候,用不着文绉绉地使用什么食具。这一定是知道用火了,烤熟煮熟的东西要分撕开来的时候,需要什么东西来做帮助,首先发明手指一般的叉,随后再进一步才是筷子。”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人们猜测,先人一定是先用两根树枝助餐,以后才过渡到用筷子的。当然,“筷子”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称呼的。在殷代,人们确实称其为“箸”。到唐代,一度被称为“筯”。后来,人们仍有称其为“箸”的,但江南地区水网四布,行船者考虑“箸”和“住”(停)音同,颇有忌讳之意,便将“箸”改称“快”。用心者又考虑到,所谓“快”,大都是竹制的,顾名思义,又在这个字上加了竹字头,于是,就成了今日人们所普遍称呼的“筷”。
玉筷
中国人所以把筷作为主要餐饮工具,可能同饮食结构有关。中国人以米饭和蔬菜为主食,西方人以肉和面包为主食,中国人不可能使用刀叉之类的工具,西方人也不可能使用筷子那样的食具。由此,作为一种重要食俗,千百年来,中国的筷文化发达起来。其突出标志之一,是筷子制造的工艺化。考古方面的发掘表明,先秦时代就有不少象牙筷和铜筷的制造。商代殷墟遗址中发现的一双铜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此后,大体隋唐时代后,相继有金筷、银筷、宝石筷、珊瑚筷等高档精致工艺筷的制造。标志之二,是中国筷的广泛传播。据知,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0%的人在使用筷子,而使用刀叉的不过30%。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日本人、韩国人,都普遍喜爱使用筷子。在日本,每年的3月4日还被定为“筷子节”。标志之三,是筷子的涵义的进一步演化。在一些地方,新娘出嫁,嫁妆里要有两份为新婚夫妇准备的碗筷,而且要用红线扎在一起,称之为“子孙筷”,不仅祝贺他们白头偕老,而且祝愿他们早生贵子(因为“筷”与“快”谐音)。有的地方,久婚不育的夫妇,常被要求去 “偷” 筷,他们要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到人丁兴旺的亲友家,偷偷地取出筷子,据说这是早生贵子的最好方法。如此等等。虽然,这些做法,异化了原有的筷的涵义,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筷文化影响太大的缘故。中国人使用筷子,除了饮食结构因素的影响外,还可能出于一种科学用餐、科学生活方式的考虑。医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的运动,很有益于人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专家认为,中国人的双手灵巧,很可能同他们长期使用筷子有关。当然,像这一类建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上的认识,古人未必确立,但现在的中国人是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了。大概也正因为此,很多的西方人竞起仿效,试图掌握中国人这种特有的餐饮习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1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3-01-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