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浙江蚕民的祷神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0 评论:0

早在7000年前,浙江一带的先民就已开始养蚕和利用蚕茧从事纺织。南宋时,浙江的蚕丝生产迅猛发展,到了明朝即成为全国蚕丝生产的中心,有“湖地宜蚕,新丝妙天下”之说。清初康熙帝南巡浙江时曾说: “天下蚕丝之供,皆在东南,而蚕桑之盛,惟此一区。”到19世纪初年,吴兴南浔一带的“辑里丝”闻名中外,远销欧美诸国。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向来有“田蚕”之说,即把农田种植和蚕丝生产相提并论。这是因为相当一段时期里,蚕丝生产是当地农民一种重要的经济收入。

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多种有关蚕桑生产的书籍,诸如《农桑辑要》、《吴兴蚕书》、《蚕桑辑要》、《养蚕密诀》、《育蚕要旨》、《农桑经》等。其中,《农桑经》对浙江蚕民的祷神俗有详细描述。中国蚕民的祷神俗由来已久,早在殷商时代就有隆重的祭祀蚕神的仪式。据甲骨卜辞记载,当时祭一次蚕神(我国古代最早祭祀的蚕神是寓氏公主,后演化为马头娘)要杀三头牛,或是杀三头羊作为供品。以后的历代帝王为了表示对蚕桑生产的重视和倡导,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祭祀蚕神的仪式,由皇后主持。从唐代开始,皇后主持的祭祀蚕神的仪式渐趋复杂。分为迎神、升坛、登歌奠币、迎俎、饮福送神等程序。每个程序还要演唱与之相应的仪式歌,内容多是祈祷神灵降福保佑的好话吉言。民间祷神则相对简单。《农桑经》记载,祷神的过程为焚香点烛、供奉祀品、叩头礼拜、诵读祷词、祈求蚕神保佑等。

浙江蚕民普遍存在着祷神俗,但蚕神的名称和形象在各地很不一样。比较多的地方信仰的蚕神是马头娘,又称蚕花娘娘、蚕姑、蚕皇老太、马鸣(明)王菩萨、马头神等。蚕神的形象大致是一个女子骑在马上,手里捧着一盘蚕茧。传说马头娘是浙江义乌人,其父郑百万投军被困西番,郑妻祷告天地,谁救回丈夫就把女儿嫁给他。家中的白马驰赴西番,救回郑百万,要求成婚。郑百万怒杀白马,将马皮挂在院中晾晒。女儿经过时,突被马皮裹住,飞腾而去,后死在桑园,变成马头形的“花蚕”。观世音将此事奏知玉皇,玉皇封此女为马鸣蚕神。湖州信仰的蚕神叫“蚕花太子”,是一个骑在马上、手执尖角旗的男性神,可能是马头娘的变形。海宁等地信仰蚕花五圣,是一位男性神,盘膝端坐,三眼六手,来历不明。他们的影响都较马头娘小得多。传说南宋时,高宗曾封马头娘为蚕神,传谕各地蚕民建造庙宇供奉。清朝时,又有皇帝封她为“先蚕圣母”。旧时,杭嘉湖地区到处都有蚕神庙,有的蚕农还在家中设蚕神位祭拜。即使在供奉佛祖如来、观音大士的庙宇内,也都在偏殿里塑有马头娘神像。逢年过节,南货店都备有一种印有蚕花菩萨的神码,供蚕农购买。有的和尚在腊月里挨家挨户上门送神码,主人常常回赠白米或糕团。这些神码在祷神仪式上用,也有人把这种神像贴在大门上或蚕室的墙上。古时候,祭祀蚕神十分频繁,在养蚕抽丝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近代以来,相对少得多。大部分地区每年只举行两次。一次在蚕事开始之前,具体时间或在腊月十二马头娘的生日,或在清明节前后,多数在蚕蚁孵出之日。蚕农将蚕蚁(或蚕种纸)供奉在神位前,点燃香烛,供奉三牲,叩头礼拜,同时说几句祈求蚕神保佑的吉利话。另一次则在做丝(或采茧)完毕以后,蚕农已获丰收,要把新丝(或新茧)陈列在神位之前,同样供奉三牲,点香燃烛,祭祀叩拜,再说上几句对蚕神感谢的话。第一次祷神仪式俗称“祭蚕神”,第二次祷神仪式俗称为“谢蚕神”。蚕民们祭祀祷告蚕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嘉兴有人挑一副供有马头娘的担子,敲击小鼓,沿村游唱,每到一户人家,都要接受农家送给的白米(或年糕)。随后,他捧着马头娘菩萨到主人家的蚕室兜一圈,祈求主人家蚕桑丰收。祭祀蚕神的活动还发展成为地区性的社会活动,成为旧时浙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蚕姑宫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