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地处北亚热带,这里气候温暖潮湿,湖泊密布,河流纵横,土壤肥沃,是中国着名的鱼米之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任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并创造出独特、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还包括南京北阴阳营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遗存。
圣水牛角 这是目前已知最早驯养水牛的物证。
河姆渡文化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群岛一带,北与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为邻,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典型代表。据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同样古老,可是风貌却大不 一样。这里有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水稻的种植,扩大了食物来源,从出土的生产工具看,当时的农业早已脱离了原始的火耕,发展到用耒耙翻耕土地的阶段。河姆渡氏族还饲养猪、狗和水牛,可见已由狩猎经济转入原始畜牧经济,生活比较安定。石器有斧、锛、凿等,石凿磨制较精,棱角分明,刃锋锐利。还发现有许多木质工具,如铲、锤、桨、杵及木料制成的碗、盆等生活用器,有一只木质碗,外表还漆了生漆。发达的木作工艺是河姆渡文化手工业的 一大特色。陶器的制作比较原始,都是手制的,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胎壁粗厚,造型不整齐,器表除素面磨光外,往往有繁密的绳纹和划纹,彩陶极为少见。器形以釜、罐为最多,而以釜和支座最具有代表性。另外,河姆渡文化盛行一种栽桩架设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这种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 一,这也是人类适应多水、潮湿环境的 一种创造,与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半地穴式房屋有着明显的区别。
马家浜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 一带。其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其主要文化特点有三: 一是盛行俯身葬。有些死者头骨用陶器覆盖,或是把头骨另放在陶器内,这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葬俗。二是陶器主要为红陶,以外红里黑或表红胎黑的泥质陶为特色,外表多为单一的素色,器形以宽檐釜(或称腰沿釜)、喇叭形圈足豆、牛鼻形器耳的罐、圆锥足鼎等为代表。制陶技术还处于较低的阶段。三是使用玉璜、玉玦等装饰品,这类玉器后来成为中国的传统饰物。社会经济方面,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但渔猎经济作为补充也占重要地位。此外,人们也采集一些诸如野生的核桃、杏、梅、菱角等作为辅助性食物。石器的磨制技术较高,器类以锛为主,另外,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3块残布片,经鉴定,原料可能是野生葛,系纬线起花的罗纹织物。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纺织品实物。从墓葬看,个别女性墓随葬品较多,并存在同性合葬墓,绝大部分墓随葬品差距极小。由此可见,马家浜文化时期还没有出现贫富分化,正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继马家浜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是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省余杭市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以钱塘江为界,西北至江苏省常州一带。长江北岸的江苏海安县青墩上层也含有该文化的一些因素。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200年。其石质工具有了显着的进步,磨制精致,新出现了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物。玉器也大量出现,其中以璧、琮最具特色,特别是玉琮上的兽面纹,纤细生动,与后来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有着某些联系。制陶工艺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轮制普遍出现。陶质以泥质灰胎黑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相近似。器形以鼎、罐、豆、杯、最为常见。经济生活仍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其他农作物还有花生、芝麻、蚕豆、两角菱、甜瓜、葫芦等。良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大量使用竹木器,计有竹篓、竹篮、谷箩、簸箕、倒梢、竹席、篷盖、门扉、竹绳等。另 一个重要特征是已经开始饲养家蚕和生产丝织品。从墓葬来看,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头的方向多朝南。随葬品多寡不一,部分墓没有随葬品,少的一般有三五件,多的达数百件,反映当时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总之,良渚文化的生产力水平较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都表明良渚文化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并已接近文明社会的门槛。
综上所述,长江下游地区很早便出现了发达的新石器文化,比同时期的黄河流域毫不逊色。其中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兽面纹形象以及各种玉制礼器如琮、璧等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且很可能为以后的商、周文化所吸收、继承。因此,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也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一般认为属于古越族的原始文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05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15主编
2023-01-01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