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张衡与浑天说的成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78 评论:0

我们的祖先经过对天象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到汉朝,已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即所谓 “论天三家”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宣夜说我们留待下篇专题论述)。盖天说创立最早,它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是平的,或者像一个倒扣的盘子。但盖天说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如只有半边天球的天与方形的地无法密合等。西汉末年的扬雄曾提出 “难盖天八事”,对盖天说提出系统的批评。浑天说的出现稍晚于盖天说,最早的代表人物可能是西汉的落下闳,后经鲜于妄人、耿寿昌、扬雄等人的努力,浑天说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浑天说最系统、最完整的表达却出自于东汉的张衡。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时的伟大学者,在天文、数学、机械制造、地学、绘画等方面均有令人惊叹的成就。郭沫若曾评价说: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张衡首先是以天文学上的成就而传世的,而他的天文成就大多与浑天学说有关。

张衡在其重要着作《浑天仪注》中指出: 天球像一个鸡蛋,就像弩弓上的弹丸一样圆; 而地就像鸡蛋黄,独处在蛋的中央。天大而地小,天球内的下部有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张衡还进一步指出,天球围绕天极轴转动时,总是一半在地平面之上,另一半在地平面之下,所以同一时刻我们只能看到二十八宿中的一半。由于天北极高出地平面36度,所以天北极周围72度以内的恒星永不落下,而天南极附近的星群永远不会升起。经他描述,一个非常具体的天球模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张衡还专门制造了浑天仪,用以演示、解释浑天理论,并和实际天象相验证。张衡的浑天说理论,摆脱了盖天说半边天球宇宙模型的束缚,把地球比作“蛋中黄”,贯彻了“圆则俱圆,方则俱方”的新型天地关系观念。但是,张衡仍受到绝对上下观念的困扰,为了解释大地为什么可以孤居于天球中央,他提出“天表里有水”,可以让地浮于水中。他也没有将大地是球形的看法坚持下去,在他的另一部重要着作《灵宪》中,称“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又主张大地是平的,与以前的主张明显不一致。张衡也未能突破天球有形有质的旧观念。但在缺少其他理论工具的汉代,我们没有理由苛责张衡。

张衡认为天球的直径约200032300里,南北略短,东西略长,所以浑天仪只是一个有限大小的天球模型。但张衡本人却不是一个宇宙有限论者,浑天只是整个宇宙的可见部分,整个宇宙是没有边界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张衡对宇宙整体与可见部分的辨析是有启发意义的,因为今天的宇宙学依旧只能讨论一个有限的宇宙,但谁也不敢说可观测的宇宙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衡的浑天说不同于文学家的想象,也不同于哲学家的冥想。它是以张衡自己的精确天文观测为基础的,因此,能很好地解释当时所知的几乎所有天文现象。张衡不仅关注宇宙的现状,而且关注宇宙的生成演化。他沿用了道家“有生于无”的宇宙起源观,结合当时盛行的元气学说,在《灵宪》中系统描述了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发展过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衡之所以能作出这样伟大的贡献,既有时代的因素,又有个人的原因。他不懈努力,“不舍昼夜”(见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他不好名利高位,曾表明“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知之不博”的心迹;他坚持科学观点,在谶纬之学最受统治者青睐时,主张“收藏图谶,一禁绝之”。从张衡身上我们看到,伟大学者的个人品质与他们的学术成就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学术成就有时会因时过境迁而失色,个人品质则是彻底超越时空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7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