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战国军队的增多和兵种的发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3 评论:0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王权衰落、诸侯纷争、战事最频繁的时期之一。这时军事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军队人数的大量增加。西周时全国的军队不过10多万人,而春秋中后期楚一诸侯国的兵力就达二三十万,再加上晋、吴、越各十几万,齐、秦各六七万,鲁、郑、宋、卫各二三万,全国的军队人数当有七八十万,或者接近百万。成书于春秋末年的《孙子兵法》上屡次提到“带甲十万”、“兴师十万”,这不是偶然的。至战国后期,秦、楚两国各拥有百万大军,魏、赵、齐、燕、韩诸大国多则六七十万,少则二三十万,则全国的军队人数应有四五百万之众。《战国策》所载的游说辞中每称各大国“带甲百余万”、“带甲数十万”,应该是当时的事实。

随着军队人数的激增,其军种和兵种也呈现复杂多样的趋势。各诸侯国除了国家正规军外,在边远地区又有郡、县组建的地方部队。如楚国有“申、息之师”,吴国为北上争霸,曾“发九郡兵伐齐”。诸侯国君和卿大夫还建有他们的族军和私属部队。晋国的却克曾“请以其私属”伐齐,可知其部队数量一定甚为可观。当时的兵种除用战车作战的车兵外,又有步兵、舟师、骑兵、弩兵等类别。春秋后期,由于和北方少数民族在山区作战的需要,中原国家步兵的数量不断增加,至战国时期成为主要兵种。南方的楚、吴、越各国,舟师相当发达,能够制造大的战船,经常在水上作战。战国时秦进攻楚及巴蜀,竞出动“大舶船万艘”,可见其舟师力量的雄厚。骑兵在战国时蓬勃兴起,由于其作战灵活,机动性强,成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在战争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战国时还出现了一种专门以机弩发箭的弩兵,《孙膑兵法》曾对之作过许多论述。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人数的激增和地方部队的组建,春秋、战国时期的征兵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只有居住于国都及郊区的“国人”才能当兵,此时居住于广大农村的“野人”,都成了征兵的对象。服兵役的年龄相当长,约从15岁到65岁。每家服兵役的人数也不止一人。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在某地征兵,“发年十五以上”都投入战争。在必要时,女子也要应征入伍,主要是在守城的过程中担任修筑工事和警戒的任务。为了扩军备战,各国对人民征收的军赋不断加码,史载鲁国 “作丘甲”,郑国 “作丘赋”,晋国 “作州兵”,都是增加军赋的具体措施。孟子称当时有 “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可见军赋征收的门类和数量是很多的。

赏功宴乐铜壶

壶上镌刻的水陆攻战纹饰展示了战国时期的战斗场面。

秦兵马俑军阵

当时在军事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固定的兵源,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春秋时期一些国家把 “国人”中的军士单独划出一个区域,与工人、商人分开居住,不准迁徙,专服兵役,世代相传,形成了世兵制。齐国的管仲改革就实行这样的制度。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招募士兵,试以击技、耐力、速度等各种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即选入军队,在田宅、赋役、财物上给以优厚的待遇。这是一种经过选拔而带有雇佣性质的职业兵。由于贵族世袭官僚体制的打破,官吏系统中文职和武职的分开,社会上有文化知识和技术才能的“士”阶层活跃起来,军队聘用这些人士任职,出现了一批善于带兵作战、有智谋胆识的名将,如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白起等。军队规定严格的赏罚制度。秦国商鞅变法定出20个爵级授予有军功者,每斩杀敌军一名并取得首级,即授爵一级,田宅和俸禄、官位随爵级而增加、提高; 逃亡、投降者,则要得到“身戮家残”的处罚。统治者企图以这种制度激励士兵的作战勇气,在兼并战争中赢得胜利。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