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早期海上航线的开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3 评论:0

《竹书纪年》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古籍,里面提到夏朝的一位君主帝芒,曾经“东狩于海,获大鱼”。这或许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早有关航海活动的文字记载了。活动于黄河、济水之间和渤海湾一带的商人,经常以通四方之物为业,后来强大起来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在《说文》中有一个“”字,注释说是从前的交易必用贝货,此字即意指往来作买卖的人及其事业。殷墟出土的遗物中,除了玉石金锡之外,尚有大量东海的鲸骨和南海的龟贝,说明商人发展了夏人的航海技术进行贸易活动。商朝现存的一只饕餮纹鼎,还可见到一个奴隶主贵族的作为其勋爵官职的徽标,那是在鼎的内壁刻着的一条商船和荷贝人与划船人的图形。周成王时(约前11世纪),曾有过一次越人献舟的活动。那时,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平行东流,沟通南北的运河尚未开凿,越人献的巨舟要从现在的浙江东岸出发,经海上北航,才能驶入东西流的天然河道,到达周朝的统治中心。其时还有“越裳(今越南北部一带)献白雉,倭人(今日本)贡鬯草”的海上交通记载。

春秋时期,东方的齐国征服莱夷之后,势力直达大海,掌握了渤海以及环绕山东半岛的海上航线。齐景公曾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孔子也说过,道不行将乘桴浮于海。公元前485年,南方的吴国派遣一支由徐承指挥的水师,从海路北上企图攻齐,可是未及入境即被击败而退。可以想见,当时的近海航行已相当平常。如分布于现在的浙江、福建、广东至越南北部以及附近岛屿的越人,基本上离不开海上交通的联系。他们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所以造船技术也是相当高的。公元前468年越王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迁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时,有死士8000,戈船300只随行,也可见当时海上交通的发达程度。

战国时,燕齐地区的一些从事神仙之术的方士,利用发达的航海技术,飘洋过海寻找渤海中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采集长生不老之药。《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有“南倭北倭属燕”之说,确切地记载了燕国与日本海上交通的历史。至于山东半岛以南到浙江东海岸的交通线,则仍然为越国所控制。公元前379年,越国又把都城从琅邪迁到吴(今苏州市),以后为楚所灭,但“沿于江海,达于淮泗”的水上交通一直维持不断,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上的越人,更均以海洋为其活动舞台。渤海西北的碣石,山东半岛北面的转附(今芝罘)、南面的琅邪,长江口附近的吴、会稽、句章(今宁波市西),再南面的东瓯、冶、番禺等处,都是当时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86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