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风俗是民间社会习俗之一。由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一,生活环境有别,因此这一习俗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现各异,丰富多彩。
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父子连名的风俗。在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中,至今还能找到几十代甚至上百代父子连名的家谱。在云南哈尼族中,现存的父子连名的家谱长达70代左右。彝族名字的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三字连名法,即父亲名字的最末一个字,用作儿子名字最前边的一个字。如南诏蒙氏的连名: 阁逻凤(祖父名)——凤伽异(父亲名)——异牟寻(儿子名)等;二是四字连名法,即父亲名字最后的两个字,用作儿子名字前边的两个字。如凉山彝族的连名:博石木古(祖父名)——木古吉哈(父亲名)——吉哈乌切(儿子名)等。哈尼族名字的连法与彝族的第一种连法基本相同,即父亲名字的后一个字,作为儿子名字最前边的一个字; 儿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又作为孙子名字前边的一个字,依此类推。如: 冒白—白比—比其—其斗等等。父子连名制,是在母系氏族崩溃,父系氏族已经发展的时候产生的。由于出现了私有财产,父亲为把财产继承权遗留给自己的亲生子女,便出现了这种父子连名制。由此,这些少数民族的女性只能取象征女性的名字,不与家族宗氏相连。
与之大相径庭的是母子连名制。它流行于现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地的布朗人中,是布朗族的风俗。布朗族一般没有姓,只有名。布朗族男子名前都加“艾”,女子名前都加“依”。母子连名,即取母亲名字的第二个音节为子女名的最末一个音节。如母亲叫“依南拉”,男孩就叫“艾×南”,女孩就叫“依×南”。如碰到和别人名字重复的,可在母亲名字第二个音节后再加上外婆名字的第二个音节。
另外,在独龙族中还流行独特的父与子,母与女连名制。按独龙族风俗,男孩出生后的第七天取名,女孩出生后的第九天取名。男、女的名字均按本人排行而定。男子要在名字前加上族名和父名。如某男子名为顶(老四),他的家族名叫扎敢,父亲的名字叫朋松,他的全名是扎敢·朋松·顶,简称时可省略父名,即扎敢·顶。女子要在名字前冠以自己的族名和母名。如果女子名叫妮,她的族名叫白丽,母亲叫婻木,她的全名是白丽·婻木·妮。有的男女还要在本人名字前加上地名、祖父母名、父母名及本人爱称。从独龙族的名字里,便可以知道他(她)是哪一家族的,谁家的孩子,以及他(她)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云南省勐海县西定区、巴达区的布朗族还流行双系连名的命名习俗,即取名时既连母亲的名,也连父亲的名。例如父亲叫艾砍万,母亲叫依南苏,名“教”的儿子则叫艾教苏万,名“帕”的女儿则叫依帕苏万。这种双系连名制,表明了当地的布朗族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足迹。
在西双版纳克木人中,还保存了以氏族图腾为姓的命名习俗。在勐腊县7个寨子的克木人中,有18个图腾姓氏,其中属动物图腾的16个,如虎氏、孔雀氏、松鼠氏等; 属植物图腾的2个: 树蕨氏、细白花氏。每一个图腾姓氏,都有传说,姓在克木语中叫“达”,意为“祖先”。克木人的姓就是古代克木人的氏族图腾。此外,按照克木人的习俗,同姓不婚,一个家族中丈夫和妻子必须属于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姓。所生的子女则子随父姓,女随母姓,于是一些姓纯为男姓,一些姓纯为女姓。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79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