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唐与南诏的关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4 评论:0

7至9世纪,中国西南以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民族地区出现了一个由彝族建立的南诏国政权。南诏国传世13代,与吐蕃政权同为与唐帝国并存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基本上与唐朝共始终。由于南诏地处西南极边,与唐、吐蕃为邻,处于唐和吐蕃之间,因此在唐帝国的西南边疆形成了唐、诏、蕃三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局面,它成为7至9世纪西南各族历史发展的主线。南诏得以立国,与唐朝的支持有关,而唐朝之所以支持南诏,则是为了与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控制权。因此,南诏与唐朝关系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吐蕃影响的烙印,并一直贯穿双方关系发展演变的始终。南诏前后共历13代王,其中有10个接受唐朝册封,基本上和唐朝保持了和好关系,这是南诏与唐朝关系的主流。但双方也时有战争,甚至导致两败俱伤。

通观南诏在两个多世纪里与唐朝关系的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南诏统一六诏前后与唐的友好关系时期。南诏地处云南六诏最南,不受吐蕃直接影响,因而依靠唐朝的支持,达到统一六诏的目的。而唐朝也利用南诏达到了遏制吐蕃南下的目的。因此从653年至750年是唐朝与南诏互相借用对方力量的时期。

第二时期是750年至779年南诏背唐附蕃时期。南诏借助唐朝的力量统一云南六诏后,处在唐蕃两强之间,还没有力量单独对付任何一强,因此只得依靠唐朝以求得生存和发展。但南诏又有自己的政治图谋,它一方面借助唐朝力量统一六诏和抵制吐蕃的压迫,另一方面又想将势力扩展到滇池地区,这就必然和唐朝在云南的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南诏虽与唐朝目的相异,但尚无背唐之意,而唐朝却积极准备对南诏的军事征讨。唐朝的错误政策将南诏推向了背唐附蕃的道路。南诏王曾多次恳请与唐罢兵和好,但唐朝边臣自恃兵众,屡加拒绝。南诏在唐朝大军压境之下,不得已向吐蕃求援,得到吐蕃支持,联兵合击唐军,使唐军全军覆没。南诏归附吐蕃,唐诏关系断绝。南诏一方面受吐蕃调遣参与了一系列对唐朝的战争,协助吐蕃占领了唐边疆的一些地方; 另一方面又积极从事统一云南的活动。

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局部)

唐末描绘南诏国建国传说的历史图卷。

第三时期是780年至828年唐诏重修和好时期。779年,吐蕃联兵南诏,合20万兵力,分三路进攻四川,企图夺取成都。唐将李晟率兵反击,大破吐蕃、南诏联军,南诏伤亡惨重,元气大伤。吐蕃将战败迁怒于南诏,改封南诏国王为日东王,改兄弟之邦为君臣关系,并对南诏征收很重的赋税和劳役,使双方矛盾加深。南诏深感背唐附蕃的苦处,开始暗中进行弃蕃归唐的计划。与此同时,唐朝鉴于诏蕃联盟的威胁,也开始调整对南诏的政策。这就使唐诏重新和好成为可能。唐朝要拆散诏蕃联盟以解除威胁的计划,当时由唐西川节度使韦皋实施。788年,吐蕃出兵10万再度进攻成都,南诏也被迫从征,但驻兵金沙江北,按兵观望。韦皋有意将一封致南诏的信件转给吐蕃。吐蕃中计,对南诏更加不信任,当即派兵进驻会川,索要人质。南诏王异牟寻大怒,引兵南归,双方关系公开破裂。韦皋又不失时机,进攻吐蕃,使异牟寻下了归唐的决心。793年,异牟寻派出三批使者赶赴成都,明确表示归顺唐朝。唐朝赐书抚慰,接受了南诏和好的请求。794年,南诏与唐朝使者在点苍山会盟,约定双方各守疆界,互不侵犯,永结和好。此后异牟寻与韦皋合兵袭击吐蕃,在神川大破吐蕃。唐诏友好关系从此恢复,南诏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交往密切,从而促进了云南各族社会的发展。

第四时期是829年至902年唐诏和战并举时期。由于南诏国王位更替之际,王权旁落,权臣专政,南诏开始改变原先奉行的与唐和好、保境自立的政策,而推行侵掠唐境、向外扩张的方针。于是唐诏关系进入和战并举时期,829年,南诏撕毁盟约,倾全国兵力,进攻唐境,并直抵西南重镇成都。唐军惨败,损失重大。但南诏也害怕唐军反击,又采用友好的方式致书唐朝求和。唐朝也不愿与南诏决裂,更无足够兵力对付南诏,因此一方面允许南诏求和,一方面整顿西川边防。唐诏在对峙中共存,维持着一种表面的和好关系。南诏仍采用和战相兼的策略,一面进攻唐地,一面又遣使谢罪求和。最终,唐诏关系在各自的覆灭中结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7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