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情趣高雅的白族民居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22 评论:0

白族姑娘

白族曾自称“白子”、“白尼”,汉语意为 “白人”。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地区,其他则散居在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以及四川西昌、贵州毕节等地。白族人民有很高的建筑水平。远近闻名的大理崇圣寺三塔、鸡足山寺院等建筑,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造型优美,宏伟壮观。普通民居也情趣高雅,装饰讲究,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白族人民因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房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多种形式的民居。生活在坝区的白族人,大多居住于“泥砖”(未经火烧烤的泥土块)、木构架的瓦房之中。这种房屋的平面布局以 “三坊一照壁” 最为常见,稍微富裕的人家为 “四合五天井”。所谓“三坊一照壁” 是由三合院与一美丽的照壁组成。“坊”是白族民居的基本单位,一坊即一栋三开间二层的房屋。“三坊” 指中间较高的正房和两侧略低的配房。“照壁”系瓦顶飞檐的粉墙,其形式有独脚照壁和三叠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等高,不分段,屋顶多为庑殿式。三叠水照壁系将横长而平整的壁面直分为三段。中段较为高宽,两端较为矮窄,形似牌坊。“照壁”在正房的对面,房屋与照壁围成的空间为“天井”。通常情况下,“天井”宽大开阔、阳光充足。所谓 “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合院和大小五个天井组成。白族的四合院与汉族常见的四合院不同之处是除当中有一个大院外,四角还各有一个小院,亦叫 “漏角天井”,大小共五个院子,故称“四合五天井”。白族人的房屋多为二层楼,楼上通常储粮食、堆放杂物,楼下住人。白族民居院落布局为封闭式,天井是晾晒农作物之处,大型民居的天井内还往往辟有一块小花园,用来种植时兴的花草树木。剑川地区的白族庭院的四角多建有方形小花园,分别栽种玉兰、茉莉、丹桂、红梅等四季花卉,长年轮替开放,别有一番情趣。白族住屋的房顶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房屋用“排架”(以 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承重,四柱落地。房屋的左、右、后三面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间用木料板材分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这种设计有防止邻家起火时被殃及的作用。大理属九度地震区,三至五度的地震,几乎每年都有。白族工匠独创的“串枋”,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所谓“串枋”,是用横断面约为5×12厘米的整根挺直木枋,穿过木柱的对穿榫眼,将一排柱子串起来的一种抗震构件。白族聚居的大理是多风地区,常年刮偏西风,最大风速可达每秒40米左右,风力十分强劲。因此,避风是房屋布局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民间流传歌谣说:“大理有三宝,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 白族人把主房建在坐西向东的位置,门窗皆开在东面。这样,大风就不易进入室内。白族民居的 “照壁” 高大,主房和厢房的层高均等,便于互为屏障,免受劲风侵扰。白族人民还十分重视照壁和门楼的修建。照壁通常要用白灰粉刷,并请书画名家题写表示祝福吉利的字样,绘制各种山水花鸟的图案。门楼设计更是别具匠心。门楼多是斗拱重叠、飞檐串角,上面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砖及大理石等立体图案,高大雄伟,美观大方。白族门楼的各个部位,不用一枚铁钉,仅以榫卯连接,却十分坚固,显示了白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才能。白族的客厅常用三合六扇的格子门组成。格子门分上下两节,下节在整块木板上施以各种动物图案的浮雕,朴实生动;上节用多层镂空手法,底部为几何图形花纹,外层雕以各种山石花鸟或人物故事,线条优美、形象生动。天井地面多铺以石板或拼花的河卵石,给人以清洁美观之感。

山区白族人的住居虽然十分简陋,但朴实素雅,居住舒适。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