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强化认同意识的家族互助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3 评论:0

传统家族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内部的协作互助,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互助的主要方式有恤养孤贫、帮工劳动、救急济荒等。首先,宋代以后的大家族普遍设置族产族田,并用它的收入来恤养孤寡残疾和遭受意外灾祸的族人。明朝万历年间,金匮安氏所订《赡族条件》,明确规定了受恤条件和对象,分别是:年迈力衰,家无恒产,不能经营生理者;孀居无子或子幼贫不能养者;年幼父母俱亡,无兄长抚育者;孤贫不能自婚者;家有丧事,贫不能殓葬者;卧病危迫,贫不能自给医药者;族中子弟有读书上进而家贫者。此外,因火灾、劳动力死亡、受到诬陷而诉讼失败等不测事件导致破产者,也同样可以被恤养。凡需恤养者,均先由族长、房长评议认定,划分等级,根据实际情况,发给钱粮。其次,协作互助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要数帮工劳动了。由于宗族内部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时有早晚,地气有寒热,成熟有先后,加之古代农业水平的低下,农忙季节往往人手缺乏,力不从心,农闲季节又感到无活可做,所以邻里之间,尤其是血缘关系亲近的家庭之间,经常相约,帮工劳动。按照农时先后,谁家农时早,便集中力量先帮助此家,然后依次类推,不几天则各家的农活都干完了。帮工劳动时,主家供给饮食,记录工数,秋后结算,多用工之家,或折成工钱给付,或来年用工偿还。有的北方农村,还曾出现过关系较为稳固的帮工互助团体—— “锄社”。帮工劳动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当某家遇到盖房、打井等较大工程时,亲友邻里都会自动前来帮助。此种帮工属义务性质,只供饭食,不计工数。以后别人家有类似事情,自己也理所当然地要去帮助。不过,农村家庭互助中最经常发生的还是互借耕牛、农具等行为。再次,救急济荒也是家族互助的一项主要内容。以前,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代偿能力弱,稍有天灾人祸,就会倾家荡产,流离失所。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严重结果,人们也想出了种种预防措施。例如,许多家族纷纷设置义仓,贮存义谷,以备春荒时节或荒年救济族众。义仓中的义谷,或来自富贵的族人的捐赠,或来自族田的收入,或来自丰年向族众的摊派,而尤以最后一种为普遍。放济义谷与恤养孤贫的性质不同,一属有偿借贷,一属无偿资助。凡领取义谷的族人,均要寻找保人,办理手续,有借有还,按率计息。大多数情况下,春荒时发放,秋收后归还,年利约为10%~20%,这比起年利高达100%甚至200%的高利贷来要轻得多了。又例如,婚丧嫁娶也是家族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极尽铺张,耗费钱物。娶媳嫁女还可提前积攒,出殡送葬却难事先预备。于是,若谁家在丧事中遇到困难,多由近亲长辈出面,号召族人捐资捐物,然后一一登记在册,交给丧家。这样既可防止经手人从中渔利,又便于丧家日后报答时有所依凭。总之,传统家族内部的协作互助,确实强化了族人的认同意识,起到了“敬宗收族”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贫困家庭经济上有所倚靠,感情上有所寄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前言
下一篇:抢花炮和侗族的花炮节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