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5 评论:0

长久以来,在西藏的西部入口处即云南丽江,生活着一个土着农业部落,汉人称它为么些(Mo-so),么些人则自称纳西。纳西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其先民为羌人的一支,南迁而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纳西族一方面受到中央王朝管辖,从生产方式到政治制度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中原汉族的影响; 另一方面,纳西族又曾先后受吐蕃、南诏两个地方政权的管辖,特别是西藏宗教在纳西地区渗透,与纳西原始宗教相结合,造就了纳西族的特殊宗教——东巴教,并由此创制了纳西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此外,还有一种与东巴文相关联的音节文字哥巴文。东巴文和哥巴文的创制都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用这些文字记录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是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迄今纳西族人口不过28万左右,却拥有用象形文字书写的数万卷古籍,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以致在国际上形成了专门的纳西文化研究学科。

纳西文化,主要由东巴文化、汉字文化、传承文化三部分组成。东巴文化是指用纳西象形文字即东巴文记录下来的文化遗产; 汉字文化是指明清以来由纳西族文人用汉字书写而成的诗文论着;传承文化则是指至今仍存活在纳西族社会中的生活样态、生产形式、语言民俗、口头文学、宗教信仰等等。这其中,以东巴文化部分最具特色。东巴,是纳西人的祭司。每个纳西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东巴,每个东巴都在村外有自己举行祭仪的祭天场。纳西象形文被公认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据统计,东巴文化中的纳西象形文共有1400多个单字。东巴们运用独特的纳西象形文,把仪式所需咏诵经书的一些关键词语写在一种用灌木树皮制作的纸张上。这样,一个仪式的经书少则几卷,多则数十卷。这些象形文手稿或称手写本日积月累,就形成卷帙浩繁的纳西东巴经。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纳西文字体系的特点是,这些文字全由祭司东巴用来记录宗教仪式,从未用于书写历史、个人日记或简单账本,除了东巴以外,纳西社会中无人能够识读这些仪式经书,而纳西东巴的职务又是世袭的。其二,纳西文字体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写文字,而是仅供帮助记忆的,也就是说,东巴经不是可以依靠字典就能识读的文献。经书中的一段话只写着几个字符,东巴得凭记忆咏诵文本的大部分内容。目前只有很少几个活着的老东巴能凭记忆补充经书的内容,而在那些属于宗教经书性质的纳西文献中,又夹杂着纳西族人的口头传说、经验知识和历史回忆。

东巴象形文字

纳西东巴教巫师

东巴文化,不仅指东巴文记录的东巴经,而且也包括与东巴法事活动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受其影响的各个方面。东巴音乐比较低沉,但其旋律、音阶、调式与古老的纳西民歌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东巴舞蹈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东巴舞来历》、《跳神舞蹈规程》两部舞谱的整理和发表,以及1983年古老东巴舞的汇演,受到舞蹈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东巴卷轴画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东巴长卷图《神路图》长达几十米,具有独特的艺术规模和风格,在少数民族绘画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

《东巴经》是由1000多种经卷组成的一套庞大的图书集成,被人们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人就注意到了远在云南边陲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不断有一些西方的探险家、旅行家、传教士从云南丽江将那些被视为人类启蒙时期的原始图画文字珍本的东巴经带到欧洲高价出售。本世纪20年代初,一个名叫洛克的中年美籍奥地利学者,受美国农业部之托,为采集植物标本来到云南丽江。不料他一接触到东巴文化就醉心于此,索性留居丽江长达20年之久,进行潜心研究。他观察纳西人的生活、文化以及东巴举行的宗教仪式,还选购了数以万计的东巴经。洛克是至今唯一的学会识读东巴象形文字和哥巴音节文字并翻译纳西文献的欧洲人。他将后半生全部奉献给纳西学,对纳西文化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成为西方的“纳西学研究之父”。在中国纳西族的聚居地丽江,有着云南社会科学院设置的东巴文化研究所,纳西文化学会已在本世纪80年代成立,专门的研究杂志也已相继出版。最值得人们欣慰的是,出生于丽江纳西族的新一代纳西学者,已经逐渐成长起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4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