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和杂技都是中国传统的技艺活动。魔术,中国古代俗称“戏法”。相传,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就十分喜欢有魔术成分的“奇伟之戏”。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08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国时,从安息带回了罗马籍的魔术家。汉武帝在长安设“酒池肉林”的盛大宴会,宴会上,罗马籍魔术家表演的“吞刀吐火”、“易貌分形”等魔术节目引起了众人的赞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魔术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卢江的左慈、东吴的徐光都是当时手法娴熟、技艺高超、名震一方的魔术大师。唐代魔术更加发展,并与一些舞蹈节目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当时的许多魔术节目均冠以舞蹈名称,如人马变化被称为“人马腹舞”,缸中遁人被称为“入壶舞”等。也有些舞蹈节目穿插精彩的魔术表演。宋代的魔术开始分门别类,有些艺人毕生仅钻研某一门类或其中的某几项,以使魔术技艺日益精进。元代以后,魔术的社会地位迅速下降,魔术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杂把戏”。明代,民间魔术艺人们跋山涉水,行走江湖,为生计而到处奔波。到了清代,民间魔术更加衰落。
杂技是我国人民从生产、生活实践中提炼、创造出来的艺术。相传,最早的杂技是从模仿先民们的战斗生活演变而来的,它与当时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劳动、部落战争乃至原始宗教、上古乐舞等密不可分。杂技作为一种艺术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由于各国争城掠地,兵戎相见,力技、武术、角抵等活动得到提倡和发扬。为了适应贵族享乐的需要,一些技艺逐渐从生产和军事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如齐国的技击,晋国宫廷的侏儒爬竿,燕国的轻功,楚国的抛弄丸铃等。传说齐国孟尝君手下有一帮会口技的鸡鸣狗盗之徒。秦统一全国后,曾把原来六国的杂技艺人集中到咸阳,为统治阶级服务。公元前207年,秦二世在甘泉宫举办了一次包括杂技在内的百戏汇演。到了汉代,我国的杂技已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汉代杂技发展的盛况,在汉代遗留下来的石刻壁画中多有反映。当时的杂技艺术,有以力技为主的角抵、爬竿、走大绳、手技抛剑、弄丸以及钻火圈、倒立等节目。魏晋南北朝时期,幻术、马术、猴戏十分盛行。隋唐时期,杂技艺术得到充分发展。隋炀帝在位时,每年春节都要集合全国的杂技艺人到都城长安进行演出。据史书记载,610年和616年的两次杂技演出,规模盛大,戏场连亘4公里多,乐声响彻一二十公里,参加演出的人数多达3万,这种场面要延续半个月左右。唐代杂技名目繁多,计有戴竿、走索、透剑门伎、嗔面戏、杂旋、弄枪、蹴瓶、擎载、藏挟、拗腰伎、飞弹、舞剑器、踏珠、舞狮子等。到了宋代,杂技艺术从宫廷走向民间,杂技艺人们常常转涉于勾栏瓦肆或村头巷尾作专场演出。杂技走向民间,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了充分的养料,创造了更多贴近民间生活的新节目。诸如踢弄技艺、相扑、藏掖幻术、驯虫蚁等,大大丰富了杂技项目和表演形式。元明时代的杂技大致是沿着宋代形成的风习向前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北京出现了一种新的口技表演形式——“隔壁戏”。表演者藏在1米见方的围屏中,模拟各种声音,编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南腔北调,惟妙惟肖,深受市民的欢迎。清代杂技的内容十分丰富,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清代的杂技节目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有射鹄、顶竿、爬竿、摔跤、倒喇、戏法、弄盆子、踢箭、皮条、扯铃、蹬技、口技等等。总之,我国的杂技节目,表现出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勤劳、勇敢、坚毅、乐观的民族性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普庆升平图 (局部) 清 张恺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3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1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