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明朝与蒙古族各部的关系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447 评论:0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政权,蒙古贵族统治全中国各族的局面结束,元室被迫退出中原而北迁。蒙古族各部是明朝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如何处理与蒙古族各部的关系,是明朝统治者面临的最大的民族问题,也是明朝政治军事中头等重要的问题。总的来说,明朝与蒙古族各部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战争与和平交织。这是因为,在政治上,蒙古族内部一直存在着分裂和统一的斗争。蒙古贵族力图以战争恢复对全中国各族的统治,或者分别与明朝结好,打击另一些蒙古部族; 而明朝也以战争或和平通贡、封王、招抚等手段打击、分化、控制蒙古族各部,巩固其统治。同时,双方为战胜对方和扩大统治范围,对东北和西北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而在经济上,蒙古地区由于依赖单一而脆弱的游牧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必须同周围民族,特别是中原的汉族进行物资交换。蒙古贵族反复使用战争和和平交往两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明朝也需要大量马匹和其他土产,也以征服或和平贡市来达到其目的。这种或战或和的局面,表明了蒙古族和汉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关系。

土木堡城门

北元时期的蒙古贵族仍希望重入中原,恢复元朝的统治。明太祖则打算乘胜消灭北元势力,统一全中国。双方战争的结果,明朝巩固了统治,蒙古方面则陷入了分裂割据和内部战乱之中。在这期间蒙古内部崛起了东部的鞑靼和西部的瓦剌,蒙古进入鞑靼、瓦剌争霸时期。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毕生精力主要用于处理与鞑靼、瓦剌的关系。他利用鞑鞑靼与瓦剌之间的矛盾,用封王与征讨两种手段,抑强扶弱,以削弱蒙古,也加剧了蒙古内部的战乱。蒙古各部则利用明朝的军事力量打击对手,争夺蒙古霸权。明成祖先后发动了五次“御驾亲征”,分别打击鞑靼与瓦剌,又将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目的都是防御和打击蒙古势力的再起。明成祖一边征战,一边又以封王、通贡、开设马市来笼络和控制蒙古各部,但并没有解决明朝与蒙古之间的矛盾。

瓦剌也先时期进行了统一蒙古的事业。1449年也先借口明朝限制其贡使人数、回赏不足、明廷失信拒绝联姻等理由,率领蒙古诸部分道大举攻明,试图进入中原,重新恢复昔日元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次两军会战,蒙古声势浩大,明军指挥无方。明英宗见形势不利,急忙回师,途经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被也先轻骑追上。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当时也先率部队进逼北京,明廷幸赖兵部侍郎于谦等坚守京师,始得度过危机。由于明军元气大伤,明廷主张就此息兵言和。1450年,也先送还英宗,双方恢复正常的通贡、互市关系。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朝从此由对蒙古的进攻态势转入全面防御,重在加强边防建设。而也先一度统一的蒙古各部在也先死后又处于分裂割据之中。1480年元裔达延汗即位,为集中力量征服瓦刺,统一蒙古,和明朝保持了10余年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后因发生误会而中断。直到16世纪达延汗的孙子俺答汗时期,明朝对蒙古关系的被动局面才有所缓解。

俺答汗时期,蒙古内部战乱减少,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俺答汗对明蒙关系突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俺答汗收留了成千上万的汉族兵民。这些汉人大多是明中期以后陆续逃入蒙古地区的,以士兵和白莲教徒居多。到16世纪末,移居土默特地区(今呼和浩特一带)的汉族人口就达十几万人。俺答汗不仅收留了他们,而且给予牛羊、帐幕和耕地,并在《俺答汗法典》中制定专门条款,调节和处理蒙汉之间的关系。这些汉族兵民带来了汉族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军事技术、医药和各种工艺。第二,俺答汗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蒙古和明朝之间长期、稳定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在此之前,蒙古和明朝之间延续了约200年的冲突和战争,使得双方人民不能自由来往,牧业和农业产品不能充分展开交换,互通有无。俺答汗不断向明朝派出使者,提出和平通贡互市的要求,因屡次遭到拒绝,于1550年率兵攻至北京附近,欲以武力迫使明朝答应通商,这就是着名的“庚戌事变”。这次事变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以战求和”的典型事例。到1571年,明蒙之间终于达成了封王、通贡和互市协议。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准许各部领主向明朝通贡,按领主的等级和贡品的多寡回赏相应的物品。明朝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开设11处马市与蒙古各部互市,使明蒙互市达到极盛时期。自此开始,蒙古与明朝和平通贡、互市关系维持了40多年之久。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2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