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民间经济的多种民俗形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3 评论:0

民间经济民俗通常指在物质生产和贸易交通方面形成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经济的主要民俗基础。物质生产民俗由山村经济民俗、渔村经济民俗、牧村经济民俗、农村经济民俗、手工艺经济民俗等多种民俗类型构成。每一种民俗形态又衍生出一些亚民俗形态。

山村经济民俗是基于山区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而构成的生产生活体系,包括采集、狩猎、驯养、伐木、采矿等内容。史前人类都以采集为生,主要是获取植物的根、茎、种子或果实作为食品。平原与丘陵发展了农业之后,山区成为采集的传统基地,采集目的也向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如采集蘑菇、木耳、人参就是为了交易。山民把采集物称作“山货”,视采集为换取衣食,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狩猎也是一种古老的山村经济民俗,是比采集进步的生产习俗。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狩猎已不再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客观资源的制约,山区村民的狩猎活动仍然十分活跃。狩猎工具的发展是狩猎习俗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由石块、木棒、石矛发展到弓箭,后来又使用陷阱、各种捕机和火药枪,犬、鹰也常被训练成猎人的助手。狩猎的目的从古俗的食用目的发展到后世的经济目的,狩猎习俗呈现多元发展趋势。驯养是与狩猎相关的经济古俗,是古代经济遗俗的重要内容之一,牛、马、羊、猪等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养蚕更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发达的技艺。伐木、采矿、烧炭等也是山村经济民俗的重要内容。

渔村经济民俗是以捕捞和养殖水产为基本内容的民俗形态,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捕捞的生产民俗,内容丰富,其工具的演进,显示了人类智力和智能的发达过程。最原始的捕鱼方法可能是徒手摸鱼,后来人们用木棒打鱼、用竹刀砍鱼,又发明了鱼叉和鱼钩,后又发明以网捕鱼。网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抄网、挂网、撒网、拉网、旋网等不一而足。水产养殖和加工,渔具的修造等都是渔村经济民俗的重要内容。

汉代狩猎画像砖

牧村经济民俗是由古代狩猎发展而来的民俗形态,畜牧业是其主要内容。牧村经济生产习俗,与发展畜牧业的直接目的,即保证人们的肉食和乳食有关。当然,皮革、羊毛、驼毛等的生产也是牧村经济的组成部分。此外,马作为生产工具,也成为牧村经济民俗传承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农村经济民俗是从自然采集中发展而来的民俗形态。农业生产工具的创制和发展是农村经济民俗的重要内容,从尖木棒点种到耒耜的使用,再到木与金属复合工具的发明,铁锄、镢头、铁锹、镰刀、犁耙、耧车相继进入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畜力从事农耕是农业生产的重大进步。种子的不同特征和多样的种植方法,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分工,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不同经济类型,粮农、果农、菜农、棉农、药农等多种分工也由此产生。农业生产中,非常讲究适时播种,于是又出现了“鞭春牛”、“祈年丰”等民俗事象。

民间游动工匠是存在于上述各种经济结构之间的一种经济力量。工匠生产的民俗传承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百工五法”(矩、规、绳、水、垂),俗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百工五法”和诸多工匠们各种行业的工具使用结合在一起,成为工匠生产的一种颇为普遍的民俗形态,代代传承,相沿不绝。当然,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工匠职业集团的民俗传承也呈现不同的民俗特色。

此外,还有市商民俗、交通运输民俗。交通运输设施的传承、交通工具创造和使用的传承、交通运输职业集团的传承等等,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在中国民俗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总之,各种物质生产民俗形态相互渗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我国社会构造及其发展的基本力量。民俗事象的研究与民俗规律的研究均以它为基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1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