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民间“祈年丰”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7 评论:0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春节又叫“年节”,“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产周期叫“年”。先秦时期,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自西汉武帝规定正月初一为“年”后,至今2000多年未变。围绕着春节,我国民间形成了众多的风俗习惯,“祈年丰”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祈年丰”,就是春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举行各种祭奠仪式,纪念农神“先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所谓“先啬”,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神农氏,他曾教人们制作耒耜,种植庄稼。在古代,啬即“穑”,是收获之意,所以后世就尊称农业生产的始祖神农氏为“先啬”。我国劳动人民过年祭拜“先啬”,有两个方面的意愿: 一方面是对最早教会人们种植庄稼的神农氏表示缅怀之情,赞扬他的功绩; 另一方面是祈求神农氏显灵,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美满幸福。我国“祈年丰”的习俗,起源很早。根据先秦时期的有关文献记载,西周宣王时,天下连年大旱,庄稼歉收,老百姓流离失所、难以度日,周天子不得不举行祭奠仪式,向上帝“祈年丰”。关于“祈年丰”的起源,还有一种传说。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执政时,曾制定“藉田大典”,规定周天子每年年节都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藉田”举行亲自耕作的“藉礼”,祈谷于上帝。这种“祈年丰”的仪式被以后各个朝代的帝王所沿用。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宋文帝还下诏设立了“先农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躬耕劝农。

皇家“祈年丰”的仪式规模宏大、程序繁多,民间则简单多了。农民只是在家中设 “先啬” 神位,祭以三牲供品,点香燃烛,磕头礼拜,说一些祈求农神“先啬”保佑农业丰收的吉言良语。民间“祈年丰”习俗,除祭拜 “先啬” 外,还有其他一些形式。过年时,农民们都要买回大红纸和爆竹,请人书写 “五谷丰登”等字样,贴在盛粮食的各种器物上,点香叩拜,燃放爆竹,以祈求来年农业丰收。一些农民还把红纸贴在果木树上,据说这样水果便可获大丰收、利市百倍。河南等地则盛行 “送贫祈丰” 的习俗,即在除夕之夜,把家里的旧衣服放在火上烤一烤,然后把尘土及脏物倒到十字路口。再跑到富人家的地里挖一把土撒到自己地里,据说这样可以把全年的贫气送走,并换来富贵之气。山东西南地区,还有在除夕之夜 “照灯草” 的习俗,即将一捆秆草的底部分成鼎足形立在家门口,用火点燃,秆草倒向什么方向,什么方向的农田就会在来年取得高产。农民自然会先点燃自己田多的那个方向的秆草底部,使其顺利地倒向这个方向,企求自己农田的好收成。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农民在旧时过年时,常在锅台上撒一些五谷杂粮,祈求来年获得粮食大丰收。山东济宁、菏泽等地,还流行春节早饭要用芝麻烧锅煮水饺,取 “芝麻开花节节高” 之意,并且春节早饭还要吃鸡蛋和高顶馍,取“吉利”和“步步登高”之意。此外,还有其他一些 “祈年丰” 习俗,如春节早晨打破碗盏,预示岁岁如意、年年发财; 春节不扫地、不泼水,谓可聚财等等。总之,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除旧布新的重要节日,人们都期盼来年丰收,幸福美满。由此,“祈年丰”习俗经久不衰,流传全国。

御制耕织图·祭神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61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