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鲁明善和《农桑衣食撮要》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80 评论:0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少数民族在其发展中创造了许多重要成就,其中一些还对汉民族的发展有过重要的作用。尤为可贵的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一批少数民族科学家还曾创作出许多重要的科技着作,从而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更为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就曾写成 《农桑衣食撮要》一书,被后人称为元代三部最重要的农书之一。

鲁明善,原名铁柱,元仁宗时做过寿春郡(今安徽寿县)的监察官。他很有政治远见,认为“农桑是衣食之本。务农桑,则衣食足,则天下可久安长治”。官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劝农”,而“劝农”仅靠督促是不够的,最重要是要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当时的农书,不仅数量少,而且文字深奥,于是鲁明善在任职其间便为老百姓写了这本通俗易懂的农书。

《农桑衣食撮要》是一种农家月令书,也是现存最好的一部月令书。全书篇幅较小,仅一万余字,但所包括的农事项目却涉及到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书中介绍了水稻、小麦、大麦、荞麦、黍、谷、粟、大豆、小豆、黑豆、绿豆等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包括蔬菜40余种,果树10多种,经济作物和林木各13种; 副业则侧重介绍了适合江淮地区特点的蚕桑和养蜂。鲁明善甚至将做酱、醋、豆豉,腌咸菜、鸭蛋,制腊肉及维族奶酪的方法也写进书中,考虑到了百姓衣食的方方面面。所以书成后长期被贫苦百姓视为家珍。

鲁明善书中许多材料借鉴了元代另一部农书《农桑辑要》,但他绝不照搬前人的观点。例如,对小麦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前人农书已有记载,鲁明善却经过实际调查,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白露节后逢上‘戊’日,每亩种子三升; 中 ‘戊’ 日,每亩种子五升;下‘戊’日,每亩种子七升。”意思是,在“白露”后的第一个戊日(即逢五之日),每亩种子仅要3升,第二个、第三个戊日就要增加到5升、7升。这是因为小麦播种得早,年前幼苗的生长期就长,小麦分蘖多,播种量就少; 反之,播种量就大。另外,书中所说的四月“做笋干,煮新笋”,八月“取漆”,十二月“收鳜鱼及木瓜的秋季分株移植,都是江淮地区的生产内容,是鲁明善对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总结而得到的,前人农书中对这些内容或没有提及,或说法不适用于江淮地区。

鲁明善编写农书,目的在于民间应用,所以文字比较通俗,既不引经据典,也不雕饰辞句,相反,他十分重视民间谚语,因此该书十分易懂。该书最早印于元延佑元年(1314年),明初又被编入《永乐大典》,后来,各地官府和民间也多有传刻。作者编书的目的不在于留名传世,但他却因此书而成为少数民族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并且留芳千古,这一点是他本人所始料不及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9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