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流星雨的观察与解释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5 评论:0

《春秋》一书中,有我国对哈雷彗星及流星雨的首次记录。此后,彗星与流星雨的天象记录,不断出现在各种历史典籍中。

中国古代对彗星的记录是全面而系统的。从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每一次我国都有详细记载。历次关于彗星的天象记录常常详细到足以供今人推测这些彗星大致轨道的地步。例如从《明史》中关于成化七年(1471年)的彗星叙述中,人们可以得出这颗彗星最初出现在室女座,然后向北移动,靠近北天极,再向南移动,通过仙后座、仙王座,最后经过白羊、双鱼等星座,渐渐消失的运动过程。李约瑟指出,公元1500年前出现的40颗彗星的近似轨道,都是根据中国古代观测记录推算出来的。在所有彗星中对大文学影响最大的哈雷彗星之所以有2000余年的观测史,也应归功于中国古人的记录,哈雷本人是在17世纪观测这颗彗星的。中国古代对彗星本身的形状和性质也有极其精确的描述,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中,可以推断2000年前中国人可能已发现了彗星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组成部分,《晋书·天文志》还说明彗星的彗尾方向总是和太阳光辐射方向相同,即 “随日光而指”。然而,中国古代学者们关于彗星的理论却大多是错误的,一般都以 “天人感应”来解释,认为彗星是阴阳不调,恶气所生。《开元占经》称: “孛星者,非孛星,恶气之所生也。”“彗”字的原意为 “扫帚”,人间的扫帚是扫垃圾的,而“天之彗”也同样是除秽的,因此有“秽德”的君主(无道之君)尤其要小心。“彗星见而长,天子死,五都亡,贱人昌,无道之君受其殃,期不出三年。” 也许正是因为彗星形似扫帚,出没无常,加之受历史上大量的有关说法的影响,我国至今尚有人认为彗星的出现是不祥之兆。

对于与彗星相关的流星雨现象,我国古籍中也有大量详实的记载,这些记载包括流星雨下落时间、区域、颜色、大小乃至数量等要素。如《明实录》记载: 弘治十年十月壬申(1497年10月24日)拂晓,东方出现了红色的大如盘子的流星,发出斗大的光芒,由东北向东南行进落地,有数十颗小星随之一起行进。这种记载方式是很典型的。有时,关于同一次流星雨的记录多种多样,互为补充和佐证。如关于1602年11月6日的流星雨,《明史》、《罪惟录》 等多本典籍有记载; 1533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现了长达13天的流星雨,对这次罕见的流星雨的记载,分布在十余种典籍中。大量的流星雨记录不仅提供了有关流星雨的统计规律,如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流星雨的周期、长度等,也纠正了近代以来某些天文学的谬误。如西方天文学曾认为“主要流星雨不超过6小时”,而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底的狮子座流星雨据记载就持续了三天以上。尽管中国古代对流星雨的解释也以天人感应为依据,将流星看作“上天垂象”,但客观的资料记载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因观点错误而失去其价值。

流星如果落到地面上就成了陨星,有人认为《山海经》中的“天犬”就是陨星最古老的名称。我国的陨星记载对陨星落地时的声、光、气味、数目均有描述,其中最精彩的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有关描述。书中说,治平元年(1064年)某个中午,常州天上发出雷一般的巨响。一颗月亮大小的燃烧着的星星出现在东南方向,移向西南。然后又是一声响,这颗星落在宜兴许家的园子中。冲天的火光老远都能看见,许家的园子篱笆都被烧光。火灭之后,人们看见地上有一个碗大的深洞,陨星还在其中发光。后来人们掘开地面,发现一颗颜色、重量都像铁,大小如拳头的圆石。这块陨石后来被送往润州(今江苏镇江)金山寺供人参观。这段记述说明了陨星的落地过程及陨星的形状、颜色、温度、重量,是一段重要的科学记录。沈括描述的很可能是一块陨铁。有趣的是,近年来有些研究者认为,陨铁的发现直接导致了人们对铁的性质的认识,加快了铁器时代的到来。如果此说成立,陨铁的发现对人类的意义就不止于天文方面了。

彗星图

此幅彗星图见于湖南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