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大约4000多年以前的大禹时代,我国已有了漆和漆器,根据是《韩非子》中曾记载说:“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实际上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一件上过漆的木碗,远远早于《韩非子》的记载。
漆又名大漆,是木本植物漆树上的分泌物,主要成分为漆酚。从漆树上取下的液汁在阳光下搅晒,便会得到可供使用的熟漆。漆涂在器物表面,漆酚会发生化学变化,在器物表面形成固态的膜,使器物表面有光泽且更加耐用。春秋时期,我国已有了人工栽培的漆树,战国时期已有了官方专营的漆林,据《史记》记载,庄子就曾经做过“漆园吏”。人们对漆的性质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考工记》认为:“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这时的车辆、兵器柄、乐器、棺木及建筑物上大量应用了漆。
秦汉之前我国的油漆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与中国远古的颜色学、化学知识是分不开的。对颜色的基本构成问题,连牛顿等伟大学者也未能解决,而春秋时的典籍《尚书》、《礼记》中就多次提到“五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颜色。五色不是普通的颜色,而是五种基色,基色可以合成其他任何颜色,正如《孙子兵法》所说:“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上述五色中的青、赤、黄三色与19世纪初英国光学家托马斯·杨所提出的红、黄、蓝三基色竟完全一致。古代统治者对颜色又极其崇尚,如殷代尚白,周代尚赤,这在客观条件上使中国远古颜色科学较为精确。五色的划分与组合方法对油漆技术极有意义,中国古人常在油漆中加入颜料,以求得美观、耐用的双重效果。安阳殷墟遗址中的红色雕花木器以及江苏吴江新石器遗址中的黑漆陶罐所用的漆中都加入了颜色; 战国时期的漆器中包括了所有五种基色和多种复合色,所用的颜料种类大致有朱砂、石黄、雄黄、雌黄、红土、白土及蓝靛等。另一方面,中国古人在漆器物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得到油漆。桐油是从油桐树种子中榨出的干性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桐油酸,它也可以在器物表面形成膜。桐油产量高,成本低于漆,且亮度比漆更佳。早期的一些漆器就是用桐油与颜料配制后绘饰在器物上的。但桐油的抗老化性能不如漆,所以一般将桐油作为稀释剂加入漆中,使油与漆两者取长补短。对桐油的性能的认识利用,不仅导致了油和漆的综合使用,在世界化学史上也是值得记录的一笔。
秦汉时期,我国的油漆技术更加精致了。《汉书》中详细记载了油漆的工艺程序: 作胎,上漆,描绘花纹,雕刻铭文,修整等。为了使漆在干燥过程中不致出现裂纹,汉代时还专门设置了制作漆器用的“荫室”。汉代出土漆器有勺、盘、案、盒、枕、奁、棺椁等物。汉代及汉以后我国各种着名的漆的品种不断出现。汉代有些漆器上有金、银、铜作箍,被称为“扣器”。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脱胎漆器”,先用木骨或泥模作底胎,外面再粘贴麻布作布胎,布胎上用漆绘,阴干后去掉底胎(脱胎),就得到了中空的脱胎漆器。宋代人则将朱漆涂在木胎或金属胎上,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一些图案花纹,这种有立体感花纹的漆器被称做 “雕红” 或 “剔红”。
油漆技术用途甚广,历代许多学者都探讨过油漆技术。如北朝贾思勰就曾论及过多种易损坏漆膜的情况及应付办法,宋代建筑家李诫在《营造法式》中对建筑中应用的桐油和油漆有详细说明,五代朱遵度的《漆经》、明代黄大成的《髹饰录》更是两部油漆技术的专着。历代油漆的实物及文献积累使中国漆器与中国其他伟大发明一样,驰誉整个世界。
漆碗
这只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漆碗距今至少有六千年的历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5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6主编
2023-01-06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6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