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6 评论:0

中华民族是一个与外国民族相对而言的概念,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中华,原意与中国相通,又与华夏相系。凡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总称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包括周围族体和文化在内的连续不断的搅拌运动。一方面,周围族体和文化不断向中原汇聚,输入新的血液,充实新的内容,使中原族体不断壮大,文化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这种向中原汇聚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凡边疆民族有重大发展,无不面向中原。先是兵戎相见,继之通好求婚,称臣纳贡,接受封赐。强者或逐鹿问鼎,入主中原,一展风采。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客观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边疆各族与中原族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把边疆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力带入中原,补充并丰富了中原文化,加速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凝聚过程。另一方面,中原族体也在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边疆的开拓,并把由各族共同创造的、在中原凝聚成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带到边疆,促进了周围族体的发展。这种向边疆扩散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每当中原王朝定鼎,即派兵守边,移民屯垦,设治置吏,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向边疆,开拓建设; 遇到天灾人祸,或中原动荡,许多人不能立足中原,被迫流徙边疆。久而久之,这些移徙者有的变服易俗,融入边地民族中,同时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价值观念传向四面八方;有的则聚族定居边疆,保持中土风俗。这样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不断发生汇聚、融合、分解、组合、再分解、再组合的搅拌运动,历数千年之久,形成中华各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形成各民族地区“大杂居、小聚居” 的分布特点。

生活在新中国的各兄弟民族

因此,中华各族都是由多元融合而成。这一搅拌运动的总趋势,是使中国大地上原先分散的各族体不断汇聚,逐步形成一个基本上由同一人种即蒙古人种组成的民族集合体——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轨迹是这样的: 中原地区由于其相对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最早成为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在周以前,中华民族最早的凝聚中心——华夏族就在中原地区形成,四方有蛮、夷、戎、狄诸族。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的竞争、混化、融合,到秦汉之际,华夏、蛮、夷、戎、狄融为一体,形成了汉族。在汉族周围有许多边疆民族。汉族历两汉400余年的发展,开始以一个统一、稳定和人数众多的族体着称于世。这一时期中原与边疆民族的联系加强了。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发生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华” 作为高于汉族、大于汉族、能够兼容中国各族的集合概念开始出现。唐朝把是否 “自属中国、亲被王教、奉行中华文化传统” 作为衡量是否属于“中华”范畴的标准。这就使当时进入中原的北方各族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成员。唐朝成为继秦汉之后又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朝代。这个朝代所倡导的各族均有权奉行中华文化传统,自属中国,居中华正统的风尚,在两宋时期得到发扬,从而为中华民族在元明清700年间的统一发展铺平了道路。元朝把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辽阔疆土尽置于统一的行省建制中,将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 “汉人” 包括契丹、女真、高丽及原来金统治下的汉人,“南人” 包括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南方各族人。这种粗略的划分,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元朝还把藏族和高山族纳入中央王朝直接施政的范围。大一统的元朝确立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基本规模和内涵。明朝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发展趋势。直到17世纪,满族崛起,建立清朝,巩固了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的统一。近代以来,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中华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增强了向心力,显示出中国众多民族空前的整体性与凝聚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其中,由于汉族已经占总人口90%以上,并且广布于全国各地,所以,近现代历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中,汉族都是主力和中坚,从而形成汉族在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地位。经20世纪50年代全中国范围的大规模民族识别,认定了现代中华民族包含有56个民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