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苏子美写过一首《望太湖》诗,诗云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暝阴。笠泽鲈肥人鲙玉,洞庭柑熟客分金。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诗中提到的 “笠泽” 即是今日 “太湖” 的异名之一;“洞庭”指太湖中有名的二山,今称东山、西山。尽管只有寥寥数句诗文,却已生动地勾画出太湖这片水域历时的久长、占地的广袤,以及出产的丰富。千百年来,江南地区之所以素享 “鱼米之乡”的美誉,和以太湖为核心的发达的水网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常说来,这 一水系越是完善,该地区的经济也就愈益发达。
太湖,古称“震泽”,按照《易·说卦》,“震”代表“东方”,故而“震泽”意即“东方的大湖”。此湖的面积,古代号称 三万六千顷,现代的测量数字则为2400多平方公里,其范围之大,自不待言。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以此为界,如今,则跨江、浙两省。以太湖为中心的水系,古称“ 三江五湖”。所谓“三江”,乃是指松江、娄江、东江,在古扬州境内,位于太湖以东,与太湖相通,最后东入于海;“五湖”的原意,是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不管人们有关“三江五湖”的解释如何不同,诸说都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太湖水网繁复而丰富,构成了江南水系的核心。天然形成的太湖固然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无数的经济利益(水中特产银鱼、蟹等珍品,沿岸盛产稻、麦、蚕桑、茶叶、杨梅、枇杷、柑橘、桃子等农作物),人工开凿的水道在促进该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早在《史记·河渠书》中就提到,自 三代以降,全国各地便陆续开凿种种运河,在吴地则沟通了 三江与五湖。人工河道中可以通航,并可将多余的水灌溉农田,百姓因此获利甚多。是知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将江南的水域连结成北抵长江,南达钱塘江,贯穿 “三江”、“五湖” 的统一水网。江南运河的最初开凿,距今至少已达2500年之久。
据古史记载,秦始皇由于发现“东南有天子气”,便命人在当地凿破长陇,开发水道,以毁坏产生“王气”的“风水”; 另一方面则亲自东游,巡视会稽以作厌胜。这个近乎迷信的说法实质上反映了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政治控制而采取现实措施的史实。
秦代开凿的江南运河,不仅增强了中原与吴越地区的政治联系,同时发展了两地间的经济联系。至魏晋时期,由于中国北方连年战争,居民大量南迁,江南运河所经的太湖流域遂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成为新的富庶地区。唐宋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越来越南移,乃至江南地区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唐代韩愈曾说:“今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 而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又来自太湖与浙东地区。江南漕运的通畅与否,因此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生活,历朝政府相应地也就特别注重对江南水系的疏浚和开凿。例如,为了解决长江对运河供水日益减少的问题,唐政府曾多次筑堰、修治练湖,旨在节制水流,保证运河水源; 宋朝政府曾开凿新运河,以引入更多的江水; 其他各朝也都屡次禁止民间占湖为田,以保持江南水网的蓄水量。
太湖图 明 文伯仁
郑和
随着近代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漕运废除,江南水道运输的重要性也就日见减小,河流淤塞、占湖围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历史上曾起过很大作用的江南水系的水利状况日趋恶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