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宗族生活中,为了维护长幼尊卑的等级名分,不仅有家法、族规等强制性约束,还形成了家长至上的日常礼仪,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家礼。家礼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父子、婆媳、兄弟、夫妻等种种人伦关系。
宋儒诗意图 清 华岩
子女对待父母必须恭敬孝顺。周代初年,周公受封鲁国,因需留在镐京辅佐年幼的侄子成王,便命长子伯禽去鲁国代为治理封地。伯禽得意洋洋地前往辞行,刚刚见面,周公二话不说就把他痛打一顿。此后一连三次都这样。伯禽很纳闷,便去请教哲人商子,商子说:南山之阳有一种树叫乔,南山之阴有一种树叫梓,你何不去看一下?伯禽去了一看,只见乔树高大峻拔,宛若人昂首挺胸,梓树却矮小弯曲,宛若人俯首屈膝。回来告诉商子,商子说:乔树就是为父之道,梓树就是为子之道啊!伯禽恍然大悟,再去见父亲时,态度十分恭敬,礼节十分周到,周公很满意,当然不会再打他了。古人认为,父子关系是人伦中最基本的关系,因此详细规定了子女对父母所应执的各种礼仪,从晨起问安直到侍奉起床、盥洗、吃饭、睡眠等等。媳妇对待公婆也必须恭敬孝顺。古代男子娶妻的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和侍奉父母,故在礼仪上对媳妇的要求也极端苛刻。媳妇往往鸡鸣即起,梳妆整齐,随身佩带手巾、针线、小刀、取火用具等物品,以备公婆不时之需,然后跟着丈夫向公婆请安,必须态度谦恭。平时凡事请示,不得自作主张,更不得存私房钱。公婆对媳妇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反映了新媳妇入夫家后战战兢兢的心态。倘若第一次做饭就不合婆婆的口味,留下坏印象,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弟弟对待哥哥也要尊敬。古人认为,父子之外以兄弟的关系最为亲近,素有“手足”、“骨肉”、“同胞”等称呼,所以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尤其是父亲去世了,弟弟更应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哥哥,这就是“事兄如父”的意思。北魏的杨津官拜司空,年逾六旬,依然每天早晚带领子侄到哥哥杨椿处问安,而且哥哥不命坐自己不敢坐。无论杨椿回家多晚,他都要等着一起吃饭,吃饭时亲自送匙递筷。有时杨椿在外喝醉了酒,他必亲自搀扶回家,照料躺下,然后还不放心,自己就和衣而卧以便随时伺候。明代的陆树声,幼年时家境贫苦,全靠父亲和哥哥务农供给读书,后来官至礼部尚书。有一次正在大宴宾客,家人禀报说大老爷来了,他连忙出门迎接。哥哥进门后见客人很多,不肯久坐,实在挽留不住,只得送出门来,拱手端立,直到哥哥走远了,才敢返回。此外,古代的妻子对待丈夫,除了举案齐眉,可能更多的是顺服。平时家居,妻子要侍奉于丈夫之侧,不得远离;一见丈夫要立即站起,不得安坐如故,傲慢无礼;称呼丈夫必须使用尊称,如相公、官人之类,不得直呼你、尔等,更不可呼唤姓名; 盛饭献茶,须用双手,不许自顾先吃和高声喧哗。这些不近情理的严格要求,有时竟成为丈夫压迫妻子和玩弄女性的口实。东汉的黄允是当时的大名士,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卑鄙龌龊,听说司徒袁隗正在为侄女选婿,便找借口休掉了结发妻子夏侯氏,妄图投机。夏侯氏在与亲友告别时,揭露了黄允的15件见不得人的丑事,然后扬长而去。黄允的真面目一被揭穿,立即不齿于士类,司徒的侄女婿也当然做不成了。其实,古代宗族生活中家长至上的日常礼仪,早已超出敬老尊贤的范畴,与家法、族规共同维护着封建族权,一软一硬,互相配合,家法使人遵,家礼使人化,家法使人畏,家礼使人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3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1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09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8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