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家祭与家庙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7 评论:0

家祭是指祭祀祖先的活动,家庙是指祭祀祖先的场所。家祭既是宗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敬宗收族” 的主要方式。家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祭包括寝祭、墓祭和祠祭,狭义的家祭则专指寝祭。“寝”指住宅的正屋或厅堂,大都坐北朝南,寝祭指家族中个体小家庭单独进行的祖先祭祀,因为多于寝处设龛供奉祖宗牌位,故名。墓祭指扫墓,其隆重程度高于寝祭而次于祠祭。祠祭又称族祭或族会,指全族成员在祠堂中举行的祭祖典礼。家庙又称祠堂、宗祠等,一般专指居室外独立建造的祭祖场所。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朝代不一,地域不同,贫富不等,家祭与家庙的规制风俗也有很大区别。先秦时期,除了天子、诸侯、贵族,其余人不得建家庙行家祭; 到了唐代,开始允许六品以上官建家庙;宋代以后,家祭与家庙逐渐民俗化;尤其明朝中叶以降,更规定上庶人等均可建家庙和供奉40厘米长的神主,而在周代,天子的神主也不过40厘米,诸侯的只有33厘米。上占时代, 庶人只能祭祢(先父), 无论官民都不得祭祀始祖;宋以后渐渐平民也可祭高、曾、祖、祢四代,而且祭始祖、始迁祖亦在民间成为习惯。周代,宗庙内祖先牌位的排列顺序是,始祖居中,始祖以下的男子隔代交替分为“昭”、“穆”两辈,即始祖以下一、三、五等奇数代为昭辈,二、四、六等偶数代为穆辈,昭辈的牌位居于始祖之左,穆辈的则放在右边,这就是过去所说的“左昭右穆”。后来民间寝祭高、曾、祖、祢四代时,便将高、曾居中,祖、祢分列左右,高祖以上置于家庙受祭。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与躯壳相分离,躯壳可能腐烂消失,灵魂却会永生不朽,祭祀祖先就是要祭祀祖先的神灵。祖先的神灵经过一定仪式可以附于神主之上,神主是木制的牌位,上书祖先姓名字号,放在神龛内接受礼拜。神主的质地,据说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汉代用桑木;富贵之家往往制作考究,老漆髹饰,或红底黑字,或黑底金字,赤贫百姓大多用张红纸写上“天地君亲师之神位” 了事,这就把各种应祭之神统统塞进去了。此外,作为神主牌位的替代物,唐宋曾流行塑先祖像,明清曾流行画祖考像,民国时期则开始流行挂考妣照片。

古代家族的祭祖

采自元代王祯 《农书》。

家祭的时节很多。不仅包括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十月朔(十月初一)的所谓“三冥节”,还包括春节、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日和祖先的生辰忌日。愈至后世愈复杂,甚至每天晨起都要到祖宗牌位前行礼,隔夜回家要焚香祷拜,每月初一和十五要到家庙参祖,家中发生诸如冠、婚、中举、受封、生子等大事,也要去家庙行告祖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死人神灵的监督和活人族权的统治几乎无处不在,死人因活人而转世,活人借死人以立威,共同牢牢控制着宗族组织和家庭生活。家祭的仪式也很繁琐,最隆重的要数供牛、羊、猪的“三牲”礼和奉酒三巡的“三献”礼。《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中的描述,可谓古代仕宦之家家祭情景的真实写照。请看:里边香烛辉煌,锦幛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 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 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像。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丁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一般家庭虽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排场,但也极尽铺张隆重之能事,整个祭礼都必须体现出对祖先的虔诚和恭敬。总之,家祭与家庙固然含有缅怀祖先、悼念死者、激励后代的意思,可它的本质意义还在于通过敬宗以收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3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