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积极有为的科学观- 机发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4 评论:0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就出现了汉字 “机”(原指轴动杠杆,后用来命名弩的触发器,继而演变为各种自动机械,然后发展为抽象概念,如机会、机缘、机谋、机要、机能等等)。在中国古代,历代学者(其中尤以道家为主)对 “机” 进行研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强调“人定胜天”的积极进取的科学观。它是中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有学者认为可以将其称为“机发论”。

自荀子提出 “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以来,对自然之机——天命的探究一直是思想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当然其中不乏神秘主义,乃至不可知论者,以为“天机”不可究,“神机”无法算,但更多的是相信人可以究天人之变,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把握天命与天机。同时先人们也知道,“人在天地之间,渺若沧海一粟”。那么,“胜天”、“制天” 的理论依据何在?答案就在于人之心智可以掌握天机。人是天的微缩模型,甚至人自身就带有天机,或就是天机。在中国古代机发论形成过程中,葛洪起了重要作用。他的 《抱朴子·内篇》 虽未就“机”字直接发挥,但全书的思想实质就是论证机发论的基本范畴的。葛洪并不信什么上帝神祗,他追求长生的方法是物质性的。《抱朴子》的基本概念是“玄”,其“玄”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知识,就是玄机。因此在葛洪看来,人的智能、科学和技术就是“机”,而其中最重要的玄机就是“变化之术,何所不为”。葛洪的这种思想表明了他形成了一种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色彩的积极进取的科学观,这就为后世道家机发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道教经典《阴符经》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论便是机发论。为其书所作的众多疏传之一的《天机经》,就认为天与人之可以合德,乃在人之秉赋是自然本性,而人起伟大作用的关键在“心机”,即智慧、思维。人的心机之用,可达天地反覆之功效: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玄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德,万变定基。” 《天机经》的中心思想就是紧扣一个 “机” 字,反复阐述机发对于人之生存的意义。南唐道士谭峭的《化书》也谈机: “转万斛之舟者,由一寻之; 发千钧之弩者,由一寸之。一目可以观大天,一人可以君兆民。大虚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家。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命可以活,天地可以反覆。”而且此书多引自然现象为例,具体生动,有不少重要科学成果的记述。而全书最可贵的是强调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的作用几乎无限,这在中国古代是很优秀的思想。他还提醒说,机可为善,也可为恶,“夫大人者,道德仁义而已矣”。这些思想无疑是反宿命论的。

机发论者在探索大自然、发展古代科学方面表现了非常激进的态度,作出了不少重大贡献。古代机发论者甚至渴望做到呼风唤雨,凌虚而行,刀枪不入,羽化长生等等。从积极的一面说,他们懂得一个道理: 不应指望什么天赐神予,美好的东西靠自己的勇敢艰辛探索而得。他们投身于实践,做科学实验,虽然未能实现那些幻想,但在古代科学发明史上却有丰富的成果收获。从消极的方面看,他们太过乐观,沉溺于幻想性目标,不免浪费了许多宝贵精力。有许多人更走入邪门歪道,干欺世盗名行为,搞迷信宣传,把无知的群众引入歧途。耐人寻味的是,老庄的哲学思想是以无为本的,《庄子》中甚至因为断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而反对把握一切机事,但尊老庄为师祖的道教徒们却一反老庄的无为思想,走上了另 一条道路。这充分说明了老庄哲学思想在内涵上的博大宽泛。

总之,机发论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上一项重大成果,它起源于先秦诸子学说,主要由后期道家所阐发。他们变先秦道家的 “无为”为“有为”,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原理: “思微可以知着,用小可以制大”。这种重视人的能力、鼓励探究天人之变的探索精神,无疑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回族的传统文化
下一篇:羁縻州县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