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大有胡气”,主要是讲唐服受西北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很大,而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是有缘由的。南北朝时,南北双方在政治、军事上非常对立,但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仍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唐建立后,与海内外各民族的交往频繁,且有不少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迁居内地,与汉人杂居,双方文化交往十分密切,尤其是服饰文化。唐朝廷对此采取兼容并蓄政策。唐太宗说过:“自古以来,都是以汉人为贵,夷狄为贱,我认为他们都一样。”
从唐代文物和典籍可见,唐装的胡服色彩十分浓烈。所谓“胡服”,从服饰结构看,特点是窄袖、紧身、翻领,头戴貂帽,脚着靴。从唐代郑仁泰墓中的男武骑俑、骑猎俑、骑乐俑,以及章怀太子墓《训豹图》中的人物画像中,都可窥见唐装中胡服的色彩。唐初,时人以着胡服为尚,或着短衣袴褶,或着窄袖袍衫。百官士人也以其为常服。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朝廷曾下令,文武百官朔望日可穿袴褶入朝。天宝年间又有规定,京官六品以下朝参时,都可以着袴褶,并定为准式。唐代的一些皇帝也亲着胡服,如唐太宗的常服即为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既美观潇洒,又便于戎事。在唐代,不仅男子服饰有胡气,女子服饰亦然。唐初,宫人外出骑马,多着从西域少数民族传来的羃䍠, 状如帐篷,从头遮到脚。唐高宗永徽以后,女子中流行一种源自吐谷浑的长裙缯帽和仿效于叶火罗长裙帽四周垂网的帷帽,略比羃䍠短些。唐玄宗开元时,骑马宫人都戴胡帽,后渐流行于民间。天宝初年流行襟袖窄小的女服。许多唐诗中都有描写。韩偓的“长长汉殿眉,窄窄楚宫衣”,白居易的“小头鞋履窄衣裳”,李贺的“秀襟小袖调鹦鹉”的诗句,都是当时女子服饰的一种真实写照。唐代绘画中也有不少对此类女服的描绘。阎立本的《步辇图》、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等壁画中的宫女、侍女,都是“绣帽珠绸缀,香袖窄裁”的女服装束。由于襟袖窄小的服装能充分显示女性体态之美,入宫女子大多爱穿这种服饰。安史之乱后,西域少数民族服饰进一步传入中原。元和年间(806~820),长安宫人和士庶妇人流行“回鹘装”,其特点略似男子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调为主,材料多为织锦。着此装时常把头发挽成椎形髻,时称 “回鹘装”。
章怀太子墓壁画
唐代妇女服饰亦受西北少数民族服饰影响颇深,最重要的表现为女着男装,而男装又多为胡服。天宝时,官民均穿紧身胡服进行社交活动。士大夫的妻子也着男子的胡服在街上行走。唐高宗时,太平公主曾着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歌舞于帝前。唐代不少壁画中也可见此现象。李爽墓(建于668年)壁画中,有一吹箫女使,身着小袖袍、黑腰带、条纹小口裤,手执长箫,楚楚动人。其他壁画中也可见此类情景: 女子们都戴幞头,着圆领袖缺袴衫,足登乌皮六缝靴,腰系宽大革带等,与男子形象无异。
总之,胡气十足的唐代服饰,是各民族服饰充分交流、彼此融合的结晶。唐代服饰是中国服饰史上最自由发展的阶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50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31主编
2022-12-04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31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