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时的乘车之尚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293 评论:0

车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人类很早就懂得用滚木来搬运巨石等重物,这样可以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既方便又省力。后来,滚木逐渐演化为车轮,有了车轮,车子的雏形也就具备了。发明车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据传说,它是黄帝所创。车子起初靠人力拉,少昊时用牛驾车,大禹时有个叫奚仲的人,又成功地试用马来驾车。车的样式在车产生后不断地完善演变。先民最早将道路和车子统称作“路”。

秦代铜车马

历史上,车子有过打仗、运货和载人三种功能,于是车子也就相应地分为战车、货车和坐车三类。而拉车的或是马,或是牛,或用人力。战车在秦汉之后逐渐被淘汰,货车至今仍旧沿用。坐车的流行时期则主要在魏晋以前,但规制不同,礼俗各异。先秦乘车之人,除了妇女和老弱者,乘车时均需站立,乘车的礼仪也非常多。孔子在车上,必定抓住挽手的带子,端庄肃立,决不东张西望,指手划脚,这可称为乘车的标准姿势。车前部的横木叫做“式”,又叫“轼”。按照礼制,双手扶式,同时低头,就表示致敬,这种动作也称为“式”。孔子见到服孝的人要式,以表示对丧主同情; 见到携带国家图籍的人要式,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礼记》更规定,君子乘车,遇到老人要行式礼,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进入市区不应飞奔急驰,到了里门也必须扶式。最为尊敬的礼节是下车步行。春秋时,有一天夜里卫灵公与夫人闲谈,听见外面车声自远及近而来,到了门口便停下了,过了门口又重重响起,一直渐渐离去。灵公便问夫人刚才乘车过去的可能是谁,夫人回答一定是蘧伯玉。灵公再问原因,夫人说:“按照礼制,大臣经过国君之门要下车,见到国君之马要扶式,蘧伯玉乃当今贤大夫,决不会因为天黑别人看不见而不行此礼。”派人一问,果不其然。此外,历朝历代还对什么样的身分、场合乘坐什么样的车子做了详细规定,不得任意违犯。有的研究者认为,周天子拥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五种车子,装饰华丽,形式各异,分别用于祭祀、礼宾、视朝、作战和打猎;而且天子的车驾六马,诸侯四马,大夫三马,士二马,庶人一马。汉初,皇帝之车只驾四马,而且由于秦末战乱刚结束,以至全国都找不出颜色完全相同、高矮恰好合适的四匹马来。稍后,皇帝之车改驾六马,大夫以上官可用四马,中间两匹称服马,旁边两匹称骖马,车上还立有遮阳蔽雨的伞盖,官职越大,伞盖越高,“驷马高盖车”就成为高官显贵的象征。车子的等级固然不得僭越,可是倘若随意降低标准也要受到惩罚。东汉巨鹿太守谢夷吾,去属地督促春耕时,只坐简陋的柴车,只带两名仆人,可谓轻车简从,结果被人弹劾有失国体,受到降职处分。这种情形,直到隋唐以后骑马的流行和坐轿的兴起才得以改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