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足球和马球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1 评论:0

古代足球和马球都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活动。古代踢足球,史书上称为“蹴鞠”。“蹴”,意为脚踢 “鞠”,即皮球。这项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黄帝是蹴鞠活动的创制者,他曾用蹴鞠来训练武上。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足球游戏——蹴鞠舞。司马迁在《史记》 中描述过战国时齐国临淄的蹴鞠活动。到汉代,蹴鞠活动有了较大发展。汉高祖刘邦在宫苑内修建了一个很大的校场,称其为“鞠城”。军队中的足球训练是皇帝校阅的重要内容。名将霍去病远征塞外时,常与士兵一起蹴鞠,借以振作士气,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汉代的蹴鞠活动已有一定规范: 有固定的比赛场地,场地两端设有 “鞠室”(相当于近代足球的球门),双方各上12名队员,以踢进 “鞠室”球数的多少定胜负。比赛时还设有裁判。东汉的李尤,曾写过《鞠城铭》的文章,专谈裁判的职责。他认为裁判应该公正执法,不应有亲疏之别和有所偏袒。三国时的魏王曹操,对蹴鞠就很感兴趣,手下孔桂球艺高超而备受器重。早期的足球多用皮革缝成,内充毛发。到了唐朝时,改为气球,即外用皮制表壳,内以动物胞充气而成。这是足球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唐代的蹴鞠比赛已由鞠室改为挂网的球门。当时的球门,是用两根长竹竿插在地上,上半部用绳网拦起来,下半部就成了球门。比赛时,每队有6人上场,设一人把门。唐代仲无颜曾作《气球赋》,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比赛的壮观场面。当时有个叫韩承义的道士,他球艺高超,肩部、头部、背部、胸部、腹部、膝部等都能代替脚作各种表演,更能使球熟练地绕着身子转,长时间不落地。到了宋代,蹴鞠活动备受人们欢迎。不过,宋代的比赛规则有所变化,两队攻一个球门。球门设在场地中央,两根10米多高的木桩上拉一张大网,网上有大小35厘米左右的圆洞,称为风流眼。球通过风流眼者,才算得分。宋代设有宫廷足球队,在朝廷举办的各种盛会上表演。宋徽宗十分喜欢足球,在他身为端王时,就常与小黄门们一起踢球。《水浒》第二回写高俅到端王宫中,见端王正与人踢足球,受到邀请后,他大显身手,这球像鳔胶似的粘在身上,因而受到端王的赏识。端王当了皇帝后,高俅也因球技高超而平步青云,官至殿帅府太尉职事。据史书记载,每逢宋徽宗生日,宰相、亲王、百官等都要进宫为其上寿,此时也是宫廷足球队大显身手之际。胜者获重金赏赐,败者则要遭鞭打,或以黄白粉涂脸。当时还出现了蹴鞠的民间组织——齐云社,并制定了社规,要求入社者遵守。明、清两代的蹴鞠,趋向于个人表演。清代还把踢球和溜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冰上蹴鞠。近代以后,蹴鞠这一古老的体育活动才被西方传入的现代足球所取代。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

马球,古称“击鞠”、“蹴球”、“打球”等,是一种马上游戏。关于“击鞠”的最早记载,出现于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描写一群京洛少年打猎归来后,在广场上练习骑术并相互追逐,进行“击鞠”比赛。唐代的时候,马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后在诸王贵族、纨袴子弟和军队中相沿成风,并迅速风靡全国。唐中宗曾在梨园亭子里邀请吐蕃使者观看马球比赛,吐蕃使者让手下临时组队同中宗的宫廷马球队进行比赛,结果客队取得了胜利。当时,身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擅长马球。中宗就让他约几个人同吐蕃队再赛一场,以挽回面子。李隆基找来了李邕、杨慎交和武秀等高手,继续进行比赛。李隆基疾如闪电,左右击球,吐蕃人也力拚对手,最后打成平手。当时的马球是木质的,有拳头大小,中间掏空,外面涂上朱红色的漆。马球的打法是,游戏者骑在马上,用一种“球杖”击球。球杖长有数尺,头部状如月牙。参赛人数没有严格限制,两队共击一球,能将球击入网者得分。到了宋朝,出现了步击者和乘驴、骡击者。传说宋孝宗十分喜欢马球,有一次玩得时间太长,马不堪驱使,突然跑出球场,钻向殿旁的走廊。由于廊檐太低,眼看皇上就要坠马,周围的人惊慌失措。在这紧要关头,孝宗纵身抓住廊子的横梁,使身体吊在空中方才脱险。据 《析津志》 等书记载,辽时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有端午、重九击鞠之说。金、元入主中原后,都修建了许多击球场。明代,马球仍然盛行,明成祖朱棣曾数次到东苑看打马球。除宫廷外,当时在民间节日集会上,也有马球表演。马球游戏,不仅需要精湛的球艺,还需要具备高超的骑术。马球比赛奔放、惊险、热烈,深受群众喜爱,为历代皇帝所推崇,直到明末清初才趋于衰亡。

宫中图卷 明 杜堇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7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