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农业地区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2 评论:0

古代中国有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两大类型,其中占据优势的是农耕经济,它是中华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也就是说,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生产的发生和发展,是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的。在古代中国,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因而,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最初就是从这儿开始,逐渐超越人类最初谋生的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进入以种植业为基本方式的农耕时代。黄河流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的农业地区,其中又以黄河中下游平原为最。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黄河流经的松软肥沃的黄土区域就出现了原始农业。在中国首批新石器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的遗址,发掘出可见谷壳压痕的土器。可以认为仰韶文化基本实现了从渔猎向农耕的过渡,农业生产进入锄耕阶段,农作物除谷物外,还有蔬菜和麻类;不过农业生产尚未固定,居住地也未固定。第二批新石器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余年,表明黄河流域已经有了较大的、经久的村落,制作器物表现出较高水平。石锄、石镰、蚌镰等农具和各种谷物多有出土。农业生产已逐步由锄耕发展到犁耕阶段。饲养的家畜种类也明显增多,可谓六畜齐全。中国新石器时代另一个重要的农业地区,就是长江流域。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遗址,出土有大量稻谷遗物及猪、狗、牛等家畜骨骼;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的遗址,出土许多粳稻遗物及猪、狗骨骼,证明长江中下游及钱塘江流域进入农耕时代并不晚于黄河流域。不过比较而言,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更胜一筹。

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原始农业的早早兴起,是与其地形平坦、河湖众多、气候湿润适中、土壤松软肥沃、草木茂盛等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这导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在此兴起,从而又促进了这一地区原始农业的发展。由于当时的耕种完全依赖于土地的自然肥力,一块土地不能长期耕种,人们必须经常更换土地,所以出现了“游农”或“游耕”现象。夏、商、周三代多次迁都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直到西周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中原地区定耕成分才逐渐增加,游耕现象渐趋消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牛耕、打井、筑堤等技术的推广,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促进了原有农业区的发展,还开拓形成了新的农业区。秦和西汉时期,不仅黄河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关东地区发展成当时着名的产粮区,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也已经通过移民实边、建置郡县、兴修水利等措施,逐步由牧变农,开发成为新的农业区。长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则自从都江堰修成以后,成了“天府之国”。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匈奴、羌、乌桓等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徙,数量多达百万以上。黄河中下游平原农业区,由于黄河泛滥及连年战争,以及一些游牧民族统治者重牧轻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相比之下,南方江淮流域,由于社会局势比较安定,统治集团重视农业生产,以及中原人士南下输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与北方农业相比,南方江淮流域仍然略逊一筹,但已显示出它的无限前景。隋唐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中原王朝又重视农业生产,使得黄河中下游平原古老的农业区得到恢复,长江流域农业区也获得进一步发展。大体说来,安史之乱以前,黄河流域仍是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安史之乱以后,黄河流域农业区再次遭到长期严重破坏,长江流域农业区的发展则显得更为突出。浙东、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湖南、福建等东南八道,成了政府粮食和赋税的主要供给地。尤其是太湖流域和江汉平原,是唐代后期主要的农业区。中国历史上延续十几个世纪的南粮北运,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宋元明清时期,尽管北方农业地区的范围还在扩大,农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战事频繁,耕作粗放,水利失修,北方农业区依然显出一派衰败景象。而南方农业地区,在这一时期不但迎来了北人南下的又一次高潮,而且掀起了兴修农田水利的高潮。这使得南方农业区一直呈持续发展之势。

总而言之,中华大地的农业区最先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而后,由于中原农人的南迁,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各种早熟、高产、耐瘠的农作物,如早熟稻、玉米、番薯、马铃薯,先后从东南亚、美洲引进并推广,自汉唐以来,农业区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渐次推向长江上游、长城以外,又向南越过五岭,达到珠江流域及云贵高原。由于农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比其他地区先进,因此,北方游牧民族从中原农耕民族那里学习先进文化经济的现象较为普遍。游牧民族不仅学习农业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而且也学习那里的政治制度、生活习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以征服者身分进入农业地区的游牧民族,如北朝的鲜卑族、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都程度不同地在农业地区被农业文明所同化。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华夏一汉族以其众多的人口,先进的生产方式,发达的文化生活等因素,自始至终都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为基础,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