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妇女的头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5 评论:0

妇女头饰变化最繁杂,古今皆然。远古时,人们就用兽骨、玉石、贝壳串成饰物,制成束发器罩在头上。殷商时,贵妇人已十分讲究发式美了。额上有镂空玉饰,两鬓和冠上缀有绿松石的圆形饰物,头上束有骨器或精美的象牙梳子。《周礼》记载周的王后首饰,有 “副”、“编”、“次”、“追”、“衡”、“笄”之分。“副”为首服中最高首饰,凡服袆衣、揄狄、阙翟时,用 “副”。服鞠衣、展衣时,戴“编”的首饰。服褖衣时,用 “次”。“衡”垂于“副”的两旁,两耳处下悬有“瑱”。秦时,宫中妃嫔头上多插凤钗,后来发展为以凤凰为形象的冠饰。汉代头饰最讲究,贵族妇女有“副笄六珈”制度。“副”为后夫人首饰,“珈”则用来别尊卑。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有贵妇人头插步摇的形象。这是一种附于簪钗上的首饰,呈树枝状,随步而动摇,故称步摇。汉代贵妇头饰除步摇外,还插戴各种珠翠花钗,以显示荣华富贵。庶民妇人发饰则较简单,一般多用巾幅裹扎,插少量簪钗。魏晋时,妇女头饰种类增多。当时盛行假髻,这是一种头套,用铁丝围绕,上编有头发,极高。发髻上的饰物有步摇、花钿、钗、镊子或鲜花。

人物故事图·贵妃晓妆

镶宝金钗明

定陵出土。

隋唐妇女发饰和插戴十分丰富,多有创新之意。杨贵妃常以义髻为饰。唐代妇女也有步摇饰,但它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头饰长处,步摇更加多姿多彩。有的以金玉制成鸟雀状,鸟雀口中,衔挂珠串,耀眼夺目。唐代妇女面部妆饰也颇具特色。脸部除施用铅粉、胭脂、鸦黄外,还绘饰有后代不常见的翠眉、晕眉、额黄、花钿、妆靥、斜红等妆饰,楚楚动人。

宋代妇女首饰,典型的有两种:一为“盖头”,方5尺,皂罗制成,销金装饰,可以盖在头上,遮住颜面;或系于冠上,挡住风尘。此盖头后来演化成新婚女子的红盖头。另一是盛行于民间妇女的“冠子”,有白角冠、珠冠、团冠、高冠、花冠等,不一而足。冠以漆纱为之,饰以金银珠翠、彩绘妆花,煞是好看。宋代妇女还盛行插花,有以金银珠玉制成的花插于头上;也有以桃、杏、菊、荷、梅等花装点于冠尖,称为“一年景”。元代妇女常戴顾姑冠。所谓顾姑冠,以桦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为顶,并以翠花或五彩帛为饰。明代贵妇盛行凤冠,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凤凰图案,挂有珠宝流苏,别有情趣。清代妇女头上的妆饰,除簪钗、栉环外,还有其他许多的名堂,如老年妇女脑后,往往戴有用硬纸或绸缎做的冠子,保持发髻不致松散,或在髻上罩以黑色网纱。中年妇女多戴“纂”,以鬃麻制成,饰以金银花朵等。

古代社会中,首饰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庶民不能以金、涂金、描金或宝石为饰。命妇以上才可戴花簪,称为“花树”,并依地位不同,分别可戴5树、7树、9树等不同花簪。

古代少数民族妇女的头饰亦丰富多彩。苗族妇女喜戴银饰,银梳、银花、银绳、包头银片等历来为她们所喜爱。而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族妇女过去则有戴护住头发和面部的盖头的习俗。满族妇女头饰中不可缺少的是“大扁方”。所谓“大扁方”,就是一根约七八分宽,一尺来长的大横簪,贯于发髻之中,另外在满族上层妇女的发髻上还常有一顶扇形的冠,多用青索缎或青绒做成,俗称“旗头”。总的说来,少数民族妇女头饰是非常丰富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简略一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3047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